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作者: 王钰   来源: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社会   阶层   新穷人  
描述: 电视剧《欢乐颂》火爆播出,性格背景截然不同的五个女性形象引起了关于当下中国社会阶层的讨论,作者试图从齐格蒙特·鲍曼的“新穷人”的概念来分析其中的人物关系和阶层关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消费社会的形成对女性社会身份的影响——以《申报》广告为例
作者: 付涵   来源: 广告大观(理论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广告   消费社会   身份建构《申报》  
描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随着殖民统治来到上海,并通过女性广告成功塑造了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消费主义价值观,女性广告的内容及形式根据消费社会的需要而设定,女性广告与消费社会形成相互建构的互动关系。而在城市消费文化建成的过程中,女性沦为全社会凝视的对象,名妓曾成为当时"新女性"形象的代表。这时期的女性普遍处于一种矛盾的情境之中:一方面其积极排斥传统意义下对男性的依赖,而另一方面,其又通过更加广泛的依赖(包括男性、女性与媒体)完成身份的建构。
安妮塔·布鲁克纳《湖滨旅社》中的物化女性
作者: 蒋雪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妮塔·布鲁克纳   物化女性   消费社会   《湖滨旅社》  
描述: 安妮塔·布鲁克纳(Anita Brookner,1928-)是当代英国文坛最活跃的女性作家之一,迄今已发表近三十部小说。她的作品充分展现和表达了对当代社会女性处境和命运的关切。1984年布克奖获奖小说《湖滨旅社》(Hotel du Lac)讲述了前往湖滨旅社度假的女性人物的人生经历与抉择,通过不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碰撞,揭示了女性在当今社会的生存困境与迷失。本文以消费文化视角为切入点,结合让·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理论深入探寻《湖滨旅社》中英国消费社会中的物化女性形象,分析消费社会中女性消费的困境和误区,提出解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