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言说”沉默
作者: 李莉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默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描述: 恩美尝试从心理和文化角度来解读失声,而这种解读在作品中表现为她对沉默现象的关注,对沉默主题的阐释和对该主题从历史、社会、文化原因的揭示。小说《接骨师之女》因展现了较多的自传元素而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后殖民话语中的沉默女性--论南非作家库切的女性再现
作者: 李杉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默   后殖民话语   去中心化   女性主体性  
描述: 获得主导地位。沉默成为库切笔下女性形象的一个特质。本文分析了三种类型的沉默女性,她们分别是殖民复仇中的白人女性、回
沉默与打破沉默
作者: 解林静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默   打破沉默   女性   女性人物  
描述: 与男性同等的理解与尊重。于是,莎士比亚常用“沉默”来描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与其他人的关系。 第一章分析了欧菲莉娅和苔丝狄蒙娜的“被动”的沉默。她们的沉默不是自愿的,而是迫于无奈。欧菲莉娅
和平中的战争:《马利纳》:一部战后社会的排斥史
作者: 刘晨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默   战后社会   精神上的谋杀   过去的清算  
描述: 奥地利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是战后德语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马利纳》作为巴赫曼第一部小说,自1971年出版后,就引起了广泛反响。它曾一度被西方女性文学运动视为一部向男性话语挑战战斗檄文,从女性主义批判的视角出发,声讨传统父权社会对女性的主宰和压迫。也有研究者以“我”的主体分裂特征为出发点,探讨作品中哲学和美学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一些文学评论家还将小说视为一部精神病人史或意识流小说,以二战为背景,从历史与记忆的角度出发,将小说视为巴赫曼对历史和战争的审视和反思。然而,不管从哪一种角度入手,研究者都会遇
《女勇士》及《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从沉默到爆发,从压抑到释放
作者: 白颖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沉默   女性主体性的建构   华裔作家  
描述: 众所周之,沉默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本文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汤婷婷的《女勇士》以及谭恩美的《灶神之妻》这两部颇具代表性的华裔女性文学文本中所体现的沉默主题,主要意在揭示女性
沉默、反抗到“双性同体”:兼及爱伦·坡的三篇“美女之死”短篇小说
作者: 张永怀   来源: 河套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女之死   反抗   沉默   双性同体   爱伦·坡  
描述: 妮丝》和《丽姬娅》中女性形象,三部小说分别塑造了沉默、反抗和"双性同体"的三位女性,由此窥视其女性观的嬗变。
《左传》女性形象之我见
作者: 陈庆艳   来源: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沉默   《左传》   悲剧   女性  
描述: 阅读《左传》,就像是在看一出女性的悲剧 ,在那个男性话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女性的地位已经沦落到了无以复加的卑微地步。在男性掌权的统治中 ,绝大部分的女性在面对男性的安排时 ,被悲剧性地定格为各种各样的角色。对此 ,她们如同一群无助的羔羊 ,除了服从 ,只有沉默
沉默与言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地位
作者: 孙海芳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默   文学   言说   女性地位   中国现代  
描述: 描写中女性形象的地位。鲁迅、茅盾等以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提出了女性面临的问题,但女性是沉默的;庐隐、冰心、丁玲等以日记体、书信体的形式,让女性以"我"、以"妇女"的名义和身体去讲述、去言说,从而确立了女性自我言说的地位。
艾瑟尔·威尔森《天真的旅行者》中的女性话语及“反家庭”叙述
作者: 范跃芬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默   “反家庭”叙述   女性意识   话语权   女性谱系  
描述: 艾瑟尔·威尔森是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天真的旅行者》中乐观叛逆的托巴已成为加拿大文学中一个最令人愉快的女性形象。本文就是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天真的旅行者》中女性怎样打破沉默
西方作家眼中的中国女性
作者: 王梅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滞定模式   沉默   他者   赛珍珠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了三十年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三部小说:《大地》,《母亲》和《东风:西风》。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女性一方面呈现出坚强、柔韧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却仍然在父权制的压抑下忍受着痛苦的煎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赛珍珠通过其作品否定了女性比男性劣等的传统看法,同时也在作品中揭露了父权制对女性的摧残和虐待。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能不注意到赛珍珠仍然站在西方人的立场看待中国女性。和她同时代的中国女性作家相比,赛珍珠的描述忽视了中国当时如火如荼的社会变革,而在作品中呈现出一个凝滞的中国,她文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