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民国】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
-
作者:
彭勃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国
“月份牌”广告
女性服饰
审美意象
-
描述:
”的哲学观念。中国真正具有中华民族色彩的服饰成熟于民国时期,这个时期处处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冲突与融合。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资本主义军事、经济、文化的侵略下,传统的封建社会解体,与之配套
-
民国时期视觉艺术中的女性形象消费与物质美学
-
作者:
刘永亮
王力平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物质美学
消费
女性形象
视觉艺术
-
描述:
民国时期,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都市女性成为引领风尚的代表。女性形象在外销画、月份牌画、摄影、杂志、画报、广告设计、电影等艺术媒介中频频出现,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文化和消费符号。在视觉艺术作品中出
-
Women in the commercial cul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作者:
孙冲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文化
变革
商业广告
女性
-
描述:
民国时期,伴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传统思想的轰然崩解,女性社会身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女性形象在商业广告中的运用引领了中华民国的文化,思想,和潮流,唤醒了大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停止不前的大众审美观.
-
民国商业广告中的女权思潮
-
作者:
孙冲
来源:
科研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文化
变革
商业广告
女性
-
描述:
商业广告作为广告形式之一,在中国悠久的广告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上演着一幕又一幕具有革命意义的话剧,20世纪20年代后,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一个从祖辈使然的传统封建向全新含义的现代社会转变时期,中国
-
《徽州日报》与民国时期徽州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胡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国
副刊
徽州日报
徽州女性
启事
-
描述:
徽州地区处于皖南山区,自古以来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女性受到了更多行为准则特别是贞洁观的约束。二十世纪之前,她们一直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存在,被封建制度死死压制。随着民国政府建立,一个全新
-
《良友》和《生活周刊》:民国都市“新女性”
-
作者:
贾佳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都市
阅读趣味
新女性形象
《生活周刊》
商业杂志
《良友》
市民群体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期刊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商业杂志的短暂繁荣应和着市民群体的阅读趣味,迅速构建起都市新女性矛盾纠结的媒体形象。她们追求经济独立、恋爱自由,却在职场中饱受传统婚恋道德的困扰,《生活周刊》的信箱开创了以公共平台为新女性支招、解惑的独特局面。而在以《良友》为首的都市画报倡导的摩登生活方式中,新女性的家庭生活成为公共议题,充实着市民读者对新女性形象的文化想象。这一时期,新女性的影像从闺房中的私人珍藏,一跃为杂志上的大众情人,记录了市民趣味对新女性形象鉴赏的历史。
-
图典的幻象:储婷“幻象·历史记忆”作品展读解
-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论文
视觉传达
民国
学位论文
历史记忆
二三十年代
平面设计
作品
女性形象
白银时代
-
描述:
立志于油画却进了中央美院设计系平面专业的储婷,顺乎专业的惯性又进了母校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接着是留校任教。她的硕士论文是《中国平面设计的白银时代——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平面设计》,论文的选题是历史性的,这似乎与生于70年代的这一群体的特性有些不符,尤其是一个女性。学位论文的切入点"白银时代"也多少超越了这一代的兴趣点和阅读视野。由此可见,储婷比较她属于的一代,在精神
-
“羞闲素淡”与“嗲甜糯嫩”
-
作者:
王亚军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民国
表现手法
新女性形象
真实生活
女性题材
早期
西学东渐
绘画
人物形象
-
描述:
谈及民国女性题材的瓷绘表现时,给人印象更多的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古代仕女造型。然而,在民国早期却有那么一部分新女性形象的瓷绘作品出现,即民国早期新女性瓷绘画,其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所演绎出的风格,足以
-
姚鹓雏小说研究
-
作者:
沈玉慧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小说
民国
姚鹓雏
近现代小说
通俗文学
言情小说
南社
自著
短篇小说
-
描述:
被称为“南社巨子”的松江人姚鹓雏(1892—1954),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雅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通俗小说作家。他的长短篇小说创作颇有成就,在清末的谴责小说之后,开启了一个新的境界。柳亚子评价他是“说部才无敌,文章鬼亦愁。”郑逸梅也评价道:“他的文笔,宗法林畏庐,我认为姚鹓雏的风华轶宕,蓄韵幽妙,有出蓝之誉。”在中国近现代小说史上,姚鹓雏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作品在民初的作家群中是非常突出的,但是长期以来,他被遮蔽在晚清小说家和五四新文学作家之下,其面貌并未为人熟知,其价值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亦如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