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俄戏剧《雷雨》和《大雷雨》的主题学比较
作者: 武娟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题学   比较   同名戏剧  
描述: 五幕正剧《大雷雨》作于1859年,是俄国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诞生标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创作的成熟。而四幕正剧《雷雨》写于1932年,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成名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这两部剧作的问世,均在其诞生国度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享誉至今,成为世界剧坛熠熠发光的两颗明珠。这两部同名戏剧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不尽相同,他们却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中刻画出同样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而且两部作品在戏剧情节、人物形象、典型环境等方面也有着
王安忆与铁凝小说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李素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王安忆   铁凝   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王安忆与铁凝,一南一北两位女作家,都钟情于处在缝隙中的普通女性的生活,致力于表现她们的喜怒哀乐。但由于生活环境与文学追求不同,她们的作品中又凝聚了各自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和理解,呈现出异样的景观。王安忆富于理性,善于展示远离政治伦理、被日子裹挟的自我,人物安稳平实,有挣扎但不是抵死的,而是经过精明算计,享受生活,体现出海派文化精明务实、讲究生活的特点;铁凝更多地利用经验揭示历史动荡与时代变化中的个体,人物不甘寂寞,积极参与现实,不惜一切对现实出击,富于抗争精神,有情有义,坦荡真诚,分明浸染了燕赵儿女关注现实、
《诗经》与汉乐府婚恋诗之女性比较
作者: 栾梅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汉乐府   婚恋诗   《诗经》   女性形象  
描述: 《诗经》和汉乐府为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但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使得汉乐府既与《诗经》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共性,又有差异。因而从《诗经》时代到汉乐府时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黛玉宝钗言语风格比较例释
作者: 张建华   来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语风格   宝钗   比较   例释   黛玉  
描述: 黛玉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女性形象,两人的言语风格各具风采,主要原因在于她们的经历、身世、遭遇、处境的不同,天分、气质的相异,以及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大相径庭。
寻求确定女性文学身份的孤独猎人
作者: 王慧英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孤独   文化   文学身份   性别  
描述: 尽管李清照(1084 - 1156)和伊丽莎白·巴莱特·白朗宁(1806-1861)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她们却在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的著作震撼了文学评论界,在文学史上评论家们对其进行过广泛的研究。本篇论文作者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她们能在传统的文学界成为出类拔萃的女诗人?这二人都生活在中国和英国族长制的社会里和男性统治的文化中,女性的发言权和女性问题一向被忽视,女性文学被贬为男性文学之下,而且她们经常处于劣势和较低的地位之中,在中国女人被视为被动的角色和附属物,在英国
林芙美子与张爱玲女性意识之比较
作者: 林娜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比较   林芙美子   女性意识   平行研究  
描述: 日本近代女作家林芙美子,因昭和三年(1928年)连载的《放浪记》而出名,后又凭借《晚菊》获得了第三届女性文学奖,随后的《浮云》被称为其文学的集大成之作。除此之外,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及散文。她是日本近代文学中颇受注目的女作家。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以其女性独特的视角创作了《传奇》等大量的弥漫荒凉气息的作品,从而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烁于中国的文坛之上,她的作品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 初读二者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她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着力描写男欢女爱的情感故事,用女性特有的
性爱:再生与毁灭
作者: 卢伟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爱玛   劳伦斯   康妮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包法利夫人》  
描述: 本文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与《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两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在劳伦斯和福楼拜的笔下,康妮与爱玛可以说都是一个追求理想的性爱生活的女性形象,然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却又走着不同的道路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