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走出"死亡"--《金瓶梅》女性出路新探
作者: 殷晏梅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死亡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作为一种固定化符号,在文学创作领域内被以"物"的形态书写了几千年.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这种状况也潜移默化地变化着.<金瓶梅>作为这种"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即以此为切入口,借鉴西方理论对其折射出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界定,以期勾勒出女性在寻求自我出路过程中所展现的意义.
超越死亡的爱情——从凯瑟琳看《永别了,武器》的反战性
作者: 刘果   江山   来源: 科教文汇(下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勇敢   爱情   死亡   战争  
描述: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作为小说的女主角,凯瑟琳·巴克莉不仅温柔漂亮,聪明勇敢,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爱情能克服各种危险和困难。本文通过对凯瑟琳的简要分析,尤其是对其爱情观的剖析,展示出海明威笔下最温柔,最善良,最浪漫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的悲惨命运表现了《永别了,武器》的反战性,揭示了海明威对摧毁人们幸福的战争的厌恶和控诉。
死亡或超越——《哈姆雷特》与《黄色墙纸》女性意识之探析
作者: 杨洪侠   陈洪宇   牛萌颖   来源: 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疯癔   死亡   话语权  
描述: 背景下女性主义特征的共性与差异。他们或者选择死亡、或者选择疯狂来解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体现了她们对父权制社会以及代表这一权威的男性话语的憎恨与不满。
死亡”与“自我救赎”:余华小说主题价值解读
作者: 张富翠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   死亡   余华小说   自我救赎  
描述: 目前针对余华的研究资料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以下几类:先锋小说的转型、女性形象的研究、小说的结构方式、暴力的研究等。本文所主要解决的就是弥补余华小说主题研究资料的虚无之处,让"死亡"与
爱的无奈:渡边淳一小说的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高云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奈   死亡   渡边淳一  
描述: 渡边淳一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爱情小说"作家,以《失乐园》红遍中国,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其作品大多数都围绕着性、爱和死亡这三个主题展开,反映出作家的情爱观和对死亡的看法。
生与死的悲鸣:迟子建《树下》中女性的茫茫前程
作者: 张丽萍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树下》   死亡   悲鸣   迟子建  
描述: 迟子建是一个北方作家,她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树下》是迟子建的第一部长篇,在这部小说中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小说中女性人物颇多,却是各有千秋,各有生死。当作者以淳朴、沉静的语气为她们安排着前程时,她们却爆发出更加深沉的悲鸣。
《源氏物语》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董江洪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雅   死亡   《源氏物语》   女性  
描述: 《源氏物语》作为一部百余万言的长篇巨著,登场人物多达数百人,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了围绕着源氏公子的多个贵族女性。作者紫式部出身贵族门第,又长期生活在宫廷之中,加之本身是一名女性,所以她能够对这些女性人物的生活、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对她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本文通过这些女性人物的生活状态的分析,看到了一个充满悲哀和无奈却又风雅纤细的女性世界,从中可以感受到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
作为此在的女人们——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作者: 陈茂庆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此在”   死亡   女人   海德格尔  
描述: 本文运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观点,探讨美国当代先锋派戏剧大师福尼斯的代表 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指出剧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且是现代社会中作为“此在”的人的缩 影,忍受着多种焦虑,在朝向死亡的过程中寻求“本真”的意义。
生死的轮回——论世纪转型期生育文化在女性文学中的多重闸释
作者: 傅湘莉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亡   女性文学   生育  
描述: 世纪转型期,女作家们对于文学中的生育文化有了新的多重阐释。她们从女性个体出发,从女性真实的生育体验出发阐述死亡背后的深层意蕴,阐述女性作为主体孕育的生命感受。在女作家创作的此类小说文本中,生育
试论吉本芭娜娜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厨房》为中心
作者: 张玉亭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模式   共鸣   死亡   厨房  
描述: 吉本芭娜娜作为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现代作家,凭借其成名作品《厨房》走上文坛,广泛受到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喜爱,甚至在90年代的日本掀起了一股女性文学新的变革浪潮。随后这股浪潮席卷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这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厨房》也成为了吉本芭娜娜文学创作的代表性标志。本论文以《厨房》为中心,试从创作背景、含义以及内容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理念和意义,探索吉本文学的独特魅力。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