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花间词对身体和欲望的书写
作者: 杨柳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花间词   身体   女性形象  
描述: 身体本质上是一个表达空间,是我们拥有世界的总媒介。花间词在轻视身体的传统语境中书写身体和欲望,其方式主要有用直笔敞开身体,表达欲望;用服饰置换身体,悬置欲望;用物象隐喻身体,暗示欲望;用美人意指身体
欲望与人格——论张爱玲小说的人性意蕴
作者: 郭晓鸿   来源: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社会文化环境   人格  
描述: 人是各种欲望的综合体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多是处于欲望、社会文化环境与人格的冲突之中 ;在小说中 ,张爱玲从显型与隐型双方面揭示了人的欲望 ,并且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对女性生存问题进行了探索 ,是“五四
《情人》:女性的伸张与压抑
作者: 周薇   来源: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伸张   欲望   女性话语   压抑  
描述: 当西方女权主义者发现追求经济、政治、职业的平等并不能使女性获得真正的平等之后,开始强调女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反映在文学上,女性主义作家要求用女性话语颠覆男性权威话语,重构女性形象。据此以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为对象,从两方面分析女性作家在伸张女性、重构女性形象上所作的努力;同时忧虑地指出,当传统的道德观念仍在起作用,当男性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法权的代表,当女性抛却了赖以独立的手段,女性的伸张会变得无力,她们实际上仍遭受着巨大的压抑。
人性欲望交织的悲剧枷锁——对比《金锁记》《怨女》
作者: 杨晴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悲剧   《金锁记》   《怨女》  
描述: 张爱玲以卓越的才情和细腻的文笔,为我们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女性人物都被赋予了悲剧性的命运。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在很多人看来是可恨的,但是张爱玲却说过,她爱每一个笔下的人物,包括曹七巧。本文将通过对比《金锁记》与《怨女》,对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分析。
突围爱情镜城——铁凝小说爱情观
作者: 葛冉冉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欲望   爱情   女性  
描述: 爱情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之一,它能够折射复杂人性浮现灵魂的奥秘。铁凝清醒看到女性的生存状态,坦诚展露女性欲望,书写女性理想爱情寻觅之旅。笔下的女性人物为走出爱情镜城不懈努力,却无一例外地滑入爱情囹圄
也谈《西游记》中女性人物的欲望及分类:与刘双四先生商榷
作者: 陈晓曦   来源: 特立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西游记》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刘双四先生用"四欲说"即色欲、食欲、情欲与无欲的分析框架,讨论《西游记》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指出有欲望的女性必受其拖累,惟有无欲才受到崇尚。刘文指出这背后隐藏了吴承恩本人的欲望观和男权思想。实际上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刘濛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悲剧   女性  
描述: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特色而又成就卓著的女作家.在张爱玲的众多小说作品中,悲剧成为其中脱不去的主题,尤其是女性悲剧,于是,“荒凉”成为张爱玲的底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一是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二是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三是作为人的基本欲求的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四是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礼欲之间挣扎的灵魂:对《白鹿原》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性心理分析
作者: 徐洪军   来源: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身体   性心理   理性  
描述: 在《白鹿原》中,女性大都依附于自己的男人,很少有独立的个性。但是,田小娥、白灵、鹿冷氏三个女性却足以让我们对《白鹿原》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进入心灵世界。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三位女性人物的灵魂,并从性心理的角度对三位女性人物形象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探讨。
女性欲望的潜隐性表达:电影《山楂树之恋》与《云水谣》女性人物形象浅评
作者: 徐冬梅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静秋   欲望   王碧云   王金娣  
描述: 电影《山楂树之恋》中静秋对"老三"的爱欲、情欲由于变得潜藏而隐蔽,表达上也更加平静和冲淡。电影《云水谣》中王碧云也因为某种政治原因与相爱的人分隔两岸,而王金娣对陈秋水爱之深,以及她与王碧云姐妹之间对同一个男人的感情所迸发那一刻,王金娣解脱了自我,而成为了真正的欲望的执行者——"王碧云"。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作者: 杨晓烨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理论   欲望   女性  
描述: 本文运用拉康代表性的“镜像理论”,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电影聂隐娘中“镜”的意向进行分析,着重关注在影片中女性人物的生存困境和欲望寻觅,以及导演侯孝贤在本片中所寄托的精神理想和美学憧憬。
< 1 2 3 4 5 6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