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欧里庇得斯】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民国时期美狄亚形象的译介及其人文意涵的揭示
-
作者:
卢铭君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
希腊神话
人文主义
-
描述:
美狄亚源自古希腊神话,极富神奇色彩。她个性鲜明,弑子复仇之举广为人知,是西方文学史上不断被改写的人物形象。美狄亚随着国人对希腊神话的翻译一并介绍入华,因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戏剧研究的讨论对象,成为一大研究焦点。民国时期,美狄亚频频出现在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评论中。以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界,美狄亚形象在华展现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接受情况:20世纪30年代中期前,美狄亚普遍被认为是“恶”之化身;30年代中期之后,美狄亚逐渐褪去恶之化身的形象,美狄亚母题中的人文精神逐渐被发掘。美狄亚转变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成
-
美狄亚的性格力量
-
作者:
徐谷宜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里庇得斯
人物性格
《美狄亚》
故事情节
审美情趣
人物塑造
-
描述: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欧里庇得斯18岁便开始写戏,一生共创作了92出剧本,他的戏剧大多反映雅典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并采用日常生活作为题材,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女性人物心理。在诗人现存的剧本中,多数是描写家庭生活的悲剧,表现出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关注。《美狄亚》就是其中优秀的一部,这个故事取材于荷马史诗中美狄亚杀子复仇的故事,于公元前431年上演,被公认为最动人的古希腊悲剧之一。这部戏剧情节跌宕曲折,上个世纪80年代
-
牺牲者的挽歌:解读淮德拉、爱碧与蘩漪
-
作者:
王凯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互文性
挽歌
欧里庇得斯
《榆树下的欲望》
解读
《雷雨》
女性人物
-
描述:
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以及曹禺的《雷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情节上,后两部剧目续写着家庭中继母与儿子之间的乱伦关系。对女性人物的细腻刻画和表现也是三部剧作的共同点。李健吾在谈到《雷雨》时,曾如是说:“容我乱问一句,作者隐隐中有没有受到两出戏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