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贝娄小说中知识分子夫妻之间的权力关系
作者: 刘文松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识分子夫妻   权力关系   贝娄  
描述: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小说中知识分子夫妻之间的权力关系有三种模式:竞争、控制、平等;两种性质:压抑性和生产性。作者在小说中,对压抑性的权力关系作否定、贬抑的描绘;对生产性的权力关系作肯定、赞美的描述。贝娄的小说通过揭示男女知识分子之间的权力关系,突出了这些女性人物本身的知识品格和职业道路。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权力关系
作者: 吴艳芳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压抑性权力   权力关系   《他们眼望上苍》   生产性权力  
描述: 左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在黑人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讲述了黑人女性珍妮通过三段婚姻发现自我,追求自我并最终实现自我的过程。珍妮的三段婚姻交织着各种微观权力关系。在纵横交错的权力关系里,珍妮不断反抗压迫、追求自我并最终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实现了自我。米歇尔·福柯从微观角度出发,认为权力无所不在,在微观的人际关系中也包含着权力,如一个人企图控制他人行为的关系。传统的权力理论强调阶级间的宏观权力关系,不同于传统的权
解读迷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女性跨文化互动的身份构建:以《良友》为例的符号学分析
作者: 林菁青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权力关系   身份构建/重构   文化研究   符号学   上海女性  
描述: 1927-1937是上海作为国际性都市取得重大进展的年代,这个时期的上海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文化的独特组合,展现出中国式的现代性。但至今从跨文化交际领域评估海派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冲击以及对人们跨文化身份互动构建的深入研究并不多。“海派,就是摩登女郎。”上海的摩登女郎开始烫发,足登高跟皮鞋,姿势也是传统与西化的混合。由此作者提出了研究问题,在这场典型的跨文化对话中,30年代上海女性的身份构建的“他者”是谁?而这个“他者”又是如何影响女性身份构建的过程的呢?本文试以巴特的符号学分析,来揭示在多文化汇聚二十世纪三十年
解读迷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女性跨文化对话的身份构建/重构:以《良友》为例的符号学分析
作者: 林菁菁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权力关系   身份构建/重构   文化研究   符号学   上海女性  
描述: 1927-1937是上海作为国际性都市取得重大进展的年代,这个时期的上海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文化的独特组合,展现出中国式的现代性。但至今从跨文化交际领域评估海派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冲击以及对人们跨文化身份互动构建的深入研究并不多。“海派,就是摩登女郎。”上海的摩登女郎开始烫发,足登高跟皮鞋,姿势也是传统与西化的混合。由此作者提出了研究问题,在这场典型的跨文化对话中,30年代上海女性的身份构建的“他者”是谁?而这个“他者”又是如何影响女性身份构建的过程的呢?本文试以巴特的符号学分析,来揭示在多文化汇聚二十世纪三十年
当代西欧妇女运动的发展及走势
作者: 怠继红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目标选择   公民权   福利国家   性别歧视   社会主义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新保守主义   妇女组织  
描述: 当代西欧妇女运动的发展及走势继红西欧妇女运动已从一股弱小的政治运动逐渐发展成范围广、规模大、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关注内容广泛的有影响的运动。作为整合现行政治、经济、社会要求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政府决策有重大影响。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很重视对妇女问题的研究。...
荷兰妇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作者: 刘霓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性别歧视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荷兰   妇女研究   社会化理论  
描述: 荷兰妇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刘霓在荷兰,妇女研究是一个处于蓬勃发展中的学术领域。1976年格罗宁根大学为妇女研究设置了第一个正式的教授职位,这标志着妇女研究进入学术界的开始。80年代初期,全国的妇女研究会议已吸引了将近4000名参加者,到1993年,有约...
唯物主义女权主义批评引论
作者: 朱迪思·牛顿   德博拉·罗森菲尔特   刘艳秋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意识形态   劳森   语言范畴   女权主义者   唯物主义   引论   批评家   女权主义批评   社会构成  
描述: 里连·罗宾逊曾经说过:作为女权主义批评家,我们能够反身自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那又怎么样?”这意味着我们大多数人所共有的观点,即: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本文以“那又怎么样”这个问题开篇.也是为了承担提出其它问题的任务——例如,文学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而,文学批评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大多数女权主义批评家仍然围绕着妇女运动的一个中心观点从事研究——即:性别是由社会构成的,而且它的构成加强了不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