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作者: 周广焕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鸽子楼   《觉醒》   新女性  
描述: 在《觉醒》中,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904)通过描写主人公居住场所的转变,展现了埃德娜思想意识觉醒的过程。鸽子楼作为小说中的一个具体意象,包含着双重的含义:一方面象征着埃德娜的经济独立,展现其努力实现自我的新女性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其难以挣脱的男性精神樊笼。鸽子楼的双重含义展现了处于男权社会统治下的新女性的困苦与挣扎。
自立女性的精神之旅——解读《小妇人》中马奇姐妹的成长历程
作者: 杜鑫   余高峰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立   《小妇人》   成长历程   新女性  
描述: 家庭小说《小妇人》由19世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其细腻的文字、质朴的情感、饶有趣味的对话,深受读者青睐。本文将从马奇姐妹对婚姻的追求、在家庭中的存在和对梦想的实现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妇人》中马奇姐妹的心路历程。小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安排人生,用自己的能力追求梦想,在传统和独立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平衡,塑造了自立的新女性形象。
改革开放下反传统的朝鲜族新女性——以李惠善《心狱》与崔红一《心的音响》为中心
作者: 王一丹   来源: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新女性   李惠善   崔红一  
描述: 中国朝鲜族作家李惠善、崔红一作品中出现了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新女性形象,这类女性有着反传统的特质,她们争强好胜,为了家庭投身于社会,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与竞争意识。李惠善的小说《心狱》和崔红一的小说《心的音响》中的女主人公正是这样的形象,她们为了改善生活积极向上,同时也有着不断滋生的物质欲望,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然而女性作家李惠善和男性作家崔红一对这一类女性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本文旨在探索这种态度差异,并揭示背后的原因。
改革开放下反传统的朝鲜族新女性
作者: 王一丹   来源: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新女性   李惠善   崔红一  
描述: 中国朝鲜族作家李惠善、崔红一作品中出现了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新女性形象,这类女性有着反传统的特质,她们争强好胜,为了家庭投身于社会,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与竞争意识。李惠善的小说《心狱》和崔红一的小说《心的音响》中的女主人公正是这样的形象,她们为了改善生活积极向上,同时也有着不断滋生的物质欲望,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然而女性作家李惠善和男性作家崔红一对这一类女性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本文旨在探索这种态度差异,并揭示背后的原因。
戴着镣铐跳舞:鲍西娅形象新论
作者: 成良臣   成立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局限性   新女性   鲍西娅  
描述: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女性形象的代表者,历代学者对其充分肯定,赞美有加。但细读文本,深入思考,其形象却有很多局限性。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她只是作者理想中的鲍西娅,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鲍西娅,之所以如此,则与作者的创作时代和创作态度密不可分。
论晚清小说男性叙述视角下的“新女性”:以玙姑、傅彩云为例
作者: 王琨   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叙述   新女性   晚清小说  
描述: 晚清小说塑造了一批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新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人物,这些新女性大胆果敢,不苟同于男权社会对她们的规约,有自己的见解和立场,与以往的文学家所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迥然有别。玙姑与傅彩云分别是《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中的人物,她们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无论是玙姑的才华,还是傅彩云特立独行的性格,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但在以男性作者为主体的叙述话语里,她们身上还是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作者的个人私见,这种私见受制于特殊时代所赋予作者的混合知识结构,也与封建纲常伦理的时代局限有关。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王尔德笔下的新女性
作者: 吴杰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尔德   新女性   自我解放  
描述: 王尔德是19世纪杰出的戏剧家,也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其著名的四部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莎乐美》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探讨王尔德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他塑造的女性人物颠覆了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不再受制于“家庭天使”标签的束缚,她们试图冲破牢笼,寻求自我解放。研究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不仅能深化文学作品内涵,更能折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女性社会地位,及王尔德对后世女性文学作品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从苔丝看哈代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的双重个性
作者: 沈黎明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苔丝   双重个性   新女性  
描述: 托马斯·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成功塑造了苔丝这样一个美丽纯洁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形象。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农业的扩张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哈代着重刻画了作为农民阶级的女儿苔丝,在社会转型期遭受的苦难与挫折,在恪守传统与追求自我的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
《太阳依旧升起》中的布瑞特形象分析
作者: 范能维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瑞特   新女性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传统评论中人们都将海明威的小说《太阳依旧升起》中的布瑞特称之为妖女或魔女,但如果从一个新视角对其重新审视,就会发现布瑞特其实是海明威心中新女性的代表,就像海明威其它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一样,痛苦,迷惘。
从岛崎藤村的《家》看明治时期的新女性
作者: 彭璐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明治维新   岛崎藤村   新女性  
描述: 明治维新使日本传承已久的家族体制开始动摇,女性的职能较传统道德有了新的突破。日本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在长篇小说《家》中对明治时期的新女性做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和阐释。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了解明治时期新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 明治维新后,受文明开化运动的影响,女性的命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日本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1872-1943)便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作品从来不乏女性形象的塑造,《家》也不例外。
< 1 2 3 ... 8 9 10 ... 38 39 4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