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余意梦婷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叛逆   男权社会   女权主义   新女性  
描述: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博学睿智、勇敢反叛的时代新女性不再用受苦受难磨炼自己,而是高举女权主义的大旗奋起抗争,在与男权制度的博弈中,追求自由与幸福。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新女性"的认知有着矛盾心理,她们在进行自我拯救的同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担当联结者的新女性——解析《霍华德庄园》中的玛格丽特
作者: 高敬   石云龙   来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   霍华德庄园   E.M.福斯特   新女性   联结  
描述: E.M.福斯特在《霍华德庄园》中向读者展现出英国社会在20世纪初经历工业化时期产生的纷繁的社会矛盾。在为各种问题寻求解决途径的尝试过程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玛格丽特这一新女性形象,试图通过她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这三个维度的联结。女性不再拘泥于家庭的藩篱,地位提升,甚至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突破口。赋予女性如此重任,表现出福斯特对于新时代女性作用和地位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2013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父权意识
作者: 方姝琦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主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   形象改编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2013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较小说有了许多改动,既强调突出了主人公盖茨比追逐以“物化”黛西为标志的“美国梦”的执着,大大简单化了剧中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来,与原作作为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相比,电影进一步张扬了男性形象、父权文化,使原著中的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削弱了,这是父权意识进一步入侵的显著体现。
担当联结者的新女性——解析《霍华德庄园》中的玛格丽特
作者: 高敬   石云龙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   霍华德庄园   E.M.福斯特   新女性   联结  
描述: E.M.福斯特在《霍华德庄园》中向读者展现出英国社会在20世纪初经历工业化时期产生的纷繁的社会矛盾。在为各种问题寻求解决途径的尝试过程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玛格丽特这一新女性形象,试图通过她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这三个维度的联结。女性不再拘泥于家庭的藩篱,地位提升,甚至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突破口。赋予女性如此重任,表现出福斯特对于新时代女性作用和地位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关于曹禺《雷雨》中繁漪的悲剧形象分析
作者: 贾多芬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   雷雨   资产阶级   繁漪   新女性   抗争  
描述: 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周繁漪,是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文学形象的人物,一个封建与资产阶级性质同时具备的角色,一个渴望被爱、孤独、有复仇心理的女性。正是因为如此,繁漪所产生的悲剧力量震撼了当时乃至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雷雨》中的繁漪是不同于曹禺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她是自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其鲜明特色在于爱与恨两种极端相结合的性格,其复杂蕴涵则在于封建书香门第的等级观念与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共存,因而深切地显现出人性的矛盾性。在此,我们将对独一无二的繁漪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索
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烨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   文学创作   文学史   长篇小说   新女性   作品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19世纪整个英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在她十分短暂的一生中一共创作了四部小说,分别是《教师》《简·爱》《谢莉》《维莱特》,还有最后一部因为突然去世而并未完成的小说《艾玛》。虽然夏洛蒂·勃朗特在离世时只留给了文坛四部完整的小说,但她在文学史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葛水平的创作与女性散文的生命力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散文   小说创作   散文写作   文学写作   散文集   新女性   作品   生命力   中国女性  
描述: 近些年,葛水平的小说创作颇为引人注目,而这组文章所谈论的,则是她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集《河水带走两岸》,其中收入四十六篇作品。女作家与散文连在一起,让人联想到"女性散文"。其实,早在"五四"前后,出自女性之手的散文作品就曾引起许多读者的注意。这种现象固然与白话文初兴的背景有一定关联,不过与其说人们对散文这种文体很感兴趣,不如说更多的是源于对"新女性"文学写作的关注。一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