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 】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从岛崎藤村的《家》看明治时期的新女性
作者:
彭璐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明治维新
岛崎藤村
新女性
描述:
明治维新使日本传承已久的家族体制开始动摇,女性的职能较传统道德有了新的突破。日本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在长篇小说《家》中对明治时期的新女性做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和阐释。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了解明治时期新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 明治维新后,受文明开化运动的影响,女性的命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日本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1872-1943)便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作品从来不乏女性形象的塑造,《家》也不例外。
职场小说中“职场新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秦晓红
李映霞
来源:
湖南商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自主
职场小说
生存智慧
事业自主
新女性
描述:
职场小说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不同于经典的“女强人”特质。她们在职业中追求自立,在情感中处于主导地位,表现清醒现实的生存智慧;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作品中一道独特的女性风景。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贺红艳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瑞特
《太阳照常升起》
新女性
海明威
“硬汉”
描述: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小说中塑造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他的作品也颇具"硬汉"风骨,虽然有评论者认为,海明威专注于塑造男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单一,甚至呈现出一定的"厌女情结",但细读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海明威所塑造的部分女性形象中带有与"硬汉"相似的坚毅品质与反抗精神。本文将立足于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的文本阅读,结合海明威"硬汉"式的叙事风格,解读小说中布瑞特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劳伦斯的女性观
作者:
吴林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冲突
劳伦斯
新女性
工业革命
描述:
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最富创新、最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劳伦斯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用最敏感的笔触和超越传统的模式塑造了身份不一的众多女性形象。出版于1913年的《儿子与情人》标志着劳伦斯创作成熟期的到来,而且至今都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中刻画的三个主要的女性形象—莫瑞尔太太、米莉安、克拉拉,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成为男权制为主题的旧时代与工业革命初期女权运动冲突的牺牲品。本文借《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中的几个女性人物
解析莉丽·布里斯科——《到灯塔去》中的新女性
作者:
李媛春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女性气质
房间里的天使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新女性
描述:
本文通过对《到灯塔去》中新时代女性莉丽·布里斯科心路历程的分析——从极力压抑自身的女性气质到对女性气质的重新认识,体现出伍尔夫理想的新女性形象应是独立、不依附于男性且能和男性和谐相处的女性,以及伍尔夫反对两性二元对立,提倡两性和谐相处的思想。
从“房中天使”到“新女性”的转变:解读《霍华德庄园》和《虹》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韩艳丽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叙述技巧
新女性
房中天使
转变
描述:
《霍华德庄园》和《虹》从不同的广度和深度刻画了女性从“房中天使”到“新女性”的变化历程,前者中的转变属于基本意识的转变,后者则更接近启发和改革。两部小说均涉及三代女性的形象和变化,她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突破房子/家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欲望,目标是实现自我。两部小说在主题展现方面的不同还体现在叙述技巧的差异方面。
“新女性”的局限——从茅盾小说《创造》看“新女性”的三个特征
作者:
谢东玲
王晓平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为无目的
思想蜕变
局限
新女性
市民阶级习性
描述:
茅盾的《创造》塑造了从封建伦理中觉醒、获得思想独立的“新女性”形象。从文本中看,促成“新女性”思想蜕变的原因来源并不明确,她们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新女性”比传统女性进步,但她们的行为缺乏目的性,往往只是追求强烈的刺激,因而她们对事物的分析仅停留在表层;她们追求独立与自由,却无法摆脱市民阶级骄奢的生活习性。思想蜕变原因的不明确、行为缺乏目的性、自身阶级的局限性,造成了“新女性”无法建立自身主体性的局限。
菊池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以《珍珠夫人》和《新珠》为中心
作者:
陈晓芝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珍珠夫人
菊池宽
新女性
新珠
女性形象
描述:
从大正九年六月九日开始,到十二月二十二日,菊池宽的《珍珠夫人》在《东京日日新闻》和《大阪每日新闻》两份报刊上连载。《珍珠夫人》打破了传统家庭小说的模式,受到了读者的热捧。之后,菊池宽又创作了《新珠》。在《新珠》里,拥有美貌却性格迥异的三姐妹,可以说是大正时期女性的缩影。这些女性都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又为什么设计了这样一群女性形象?本文着力于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诸多的日本文学作品里,女性都是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出现,是受压迫的形象。但在《珍珠夫人》和《新珠》里,女性都是主角。通过研究这两部作品,不仅可以深化理解
女性主义视域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命运解读
作者:
阮芳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幸命运
形成原因
新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伟大的小说家,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优秀的“编年史家”。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息和人们的思想面貌。菲茨杰拉德笔下的三位女性黛西、茉特尔、乔丹更是当时新潮女郎的代表。她们外表迷人,来自于不同阶级,有着不同性格,但都有着令人遗憾的命运。多数评论家都对小说中得女性形象进行了负面评价,但很少有人分析她们命运的真正原因。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对小说中的三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及不幸的命运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
女儿与母亲的五场战争
作者:
宋涵
来源:
读者(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儿
母亲
女上司
养猫
香奈儿
新女性
战争
女性形象
描述:
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每个女孩心里也都有一个她想要成为的女性形象。比如,想要成为像可可·香奈儿那样的大胆新女性,或者是日剧里插花、养猫的小清新主妇,又或者是公司里那个自己买房买车的优雅女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