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329 条
-
论“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
-
作者:
赵文胜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雪林
女作家
中国文学史
中国妇女
青年知识女性
知识女性形象
新女性
女性文学
探索人生
中国女性
-
描述: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妇女从未争到过人的地位。伟大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妇女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女性开始觉醒了,首先是一批青年知识女性的觉醒。她们接受现代文明思想,关注社会、探索人生,而对妇女问题的深入探讨又促使她们进而自觉地观
-
红线女:多姿多彩的银幕人物形象
-
作者:
易红霞
来源:
广东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仇
种型
女主人公
银幕形象
影片
表演
新女性
红线女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红线女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多姿多彩。以我的了解,大致可以分为机智泼辣型、忧郁哀怨型、柔弱无助型、独立反叛型、坚忍不拔型、忍辱负重型、复仇女神型、风情万种型、坏女人和女强人十大类。本文试选一、两个代表,简要介绍如下。一、机智泼辣型:唐氏
-
云里风小说的女性意识
-
作者:
丘峰
来源:
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人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丑小鸭》
云里风
新女性
华人社会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状态
小说
-
描述:
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文作家云里风先生,从50年代至90年代从事文学创作40余年,尽管其中因病两度辍笔,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写出《黑色的牢门》、《出路》、《冲出云围的月亮》、《望子成龙》和《相逢》五部小说集,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和文坛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随着中、马文化交流,云里风的作品也引起中国文坛的注意,成为学者们的研究对象。
-
从寻找男人到寻找自己:浅评张欣三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戚国华
来源: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浅评
社会转型期
女性意识
张欣
男权意识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小说
-
描述:
最近读张欣的《冬至》(1993),爱又如何)(1994)《致命的邂逅》(1995)这三部不同时期的中篇小说,颇有感触.张欣立足于女性自身,以女性的婚姻生活为题材,真实地描绘了社会转型期女性的情感生活经历,具有比较明显的性别意识.在这三部小说中,她批判男权意识和男权中心,突出表现了女性的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觉维护女性自身的权利,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世界.这些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告诉读者: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自身解放,不必幻想,寻找男人来幸福自己,重要的是寻找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
探索一代小资产阶级命运的人物世界——简论茅盾小说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
作者:
王嘉良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系列
小资产阶级
人物世界
女子
茅盾小说
大革命时期
新女性
时代女性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
描述:
“时代女性”,作为具体的文学形象来看待,它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质的规定性的概念,而是一种形象类型的统称。考其出处,大约最早要见于茅盾1933年的《几句旧话》:“终于那‘大矛盾’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这里,“时代女性”是对大革命时代知识分子女性的泛指;正同茅盾在别处提及的“新女性”、“时代的新型女性”之类字眼一样,强调的是形象的“时代性”,并非特指某种人物,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极为宽泛的。如果只注意到《蚀》与《虹》中的某些“特异女子”,或以这些“特异
-
Translating New Woman—The Different Images of Portia in the Translated Literature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
作者:
Luo
Lie
来源: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翻译文学
女子
话语建构
魏易
女权
新女性
世纪初
女性形象
威尼斯商人
-
描述: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文学中十分活跃的女性形象,在林纾笔下她是一个博学机智而又温顺贤良的妻子,在包天笑的改写中表现为一位果敢睿智、并积极宣扬和支持女权的"女律师"。随着2 0世纪初叶中国女权话语从打造新型贤妻良母到呼吁女子权益与独立人格的发展,鲍西娅被演绎成与译入语文化期待相应的特定形象,成为中国社会所标榜的新女性。翻译文学成为具有建构力量的话语化的文学叙事,推动了性别观念的变迁,参与着中国20世纪初叶的女权话语建构。
-
追求女性人格的完美——略论尤尼娜小说中当代“事业型”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周晓明
来源: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女性价值
自身价值
女性人格
新女性
事业型
职业大学学报
家庭
小说
-
描述:
在苏俄(指前苏联)当代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以写妇女生活为多,表现出女作家特有的切入生活的角度和审美观,其中,柳博芙·尤尼娜就是富有代表性的一位。她自70年代以来,创作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明女性特色的作品。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她的主要作品有:《独居女人》、《一张前线的照片》、《十二天》、《女厂长》、《民警大尉库兹米切娃和她的好友纽拉》、《飞来横祸》等。在这些作品里,作家塑造了一组“事业型”新女性的形象,这
-
论《蚀》的“时代女性”形象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上主义
茅盾
时代特色
大革命
爱情
文学史
新女性
时代女性
典型形象
时代苦闷
-
描述:
茅盾在《蚀》三部曲中,刻划了一群“新女性”的群象,后来在文学史上称这些新女性为“时代女性”。这也因茅盾自己在一九三三年写的《几句旧话》中曾说:“终于那大矛盾又‘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从这以后,人们谈到“时代女性”的特征时,往往以“发狂颓废,悲观消沉”作为概括。其实这只是“时代女性”性格特色的消极的一方面,应该看到他们身上,还有着积极的一面,那就是“愤愤然要革命了”的思想和行为。
-
人人都爱气质美女
-
作者:
刘渠
来源:
市场瞭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瓶式
主流文化
蜕变
广告商
新女性
龙门
气质美
女性形象
客栈
素净
-
描述:
张曼玉刚出道时俨然一副邻家傻丫头模样,笑、撒娇、鼓着腮帮子生气,这种形象一直持续了10年。褪去稚气,只剩下花瓶式的僵硬形象。然而她后来的世事沧桑都蜕变成了美丽。《阮玲玉》里的美丽哀愁、《滚滚红尘》中她的灵动慧黠、《新龙门客栈》里她的泼辣妩媚、《花样年华》里她的矜持孤寂,让她不再是敬业的花瓶。她的美,带着东方的素净和西方的明艳,成为一种光芒,绚烂之极后归于平淡从容,就像她代言的铂金饰品,散发出冷冽而华贵的光芒。在许多人眼里,张曼玉就等同于气质美女,洗尽铅华依然保持自我。
-
论丁玲的创作及其女权思想的独特品质
-
作者:
欧秀岚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莎菲
妇女解放
女性人生
男女平等
女权主义者
丁玲
杜晚香
新女性
女权思想
-
描述:
近年来,在丁玲研究领域里,运用女性文学批评方法切入研究客体,十分活跃。这种研究的引入无疑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尤其对于丁玲这样一位以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人生见长的女性作家的深入探讨,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让我们多层次、多角度探索丁玲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复杂的思想内涵,也可以促使我们的文学批评方法与世界文学批评思想接轨,从单一性向多样性拓宽,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丰富性,更接近于研究对象——艺术客体的真正本质。 但是,如果仅囿于引进而不消化吸收,陷于与女性文学批评密切相关的,必得同时引进的女权主义之中,把丁玲限定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