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小时代1》中的女性话语与新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颖
姜鑫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
女性话语
新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话语受到生理、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有着更规范、更礼貌、更委婉的话语特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话语特征逐渐发生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电影《小时代1》就是成功地运用女性多元化的话语特征展现了现代
-
清末纪实文学中的异域经验与女性形象
-
作者:
刘堃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域经验
新女性形象
跨国旅行
纪实文学
-
描述:
跨国旅行和留学是清末女性生活的新经验。诸如传记、日记、游记等纪实文学对女性异域经验的即时反映,建构出一系列新的女性形象:以秋瑾为代表的女革命者形象,是对于异国女杰形象的中国化改写;以康爱德为代表的女医生形象,既代表着女性对西方医学/科学这一近代范畴的积极参与,也象征着女性掌握了疗救民族肌体的能力;以单士厘为代表的女旅行者,在风景的观察与政治评论中建构自我,逾越闺门的局限而又遵守传统性别规范,体现了阶级/家族/国族等多元身份的复杂性。总之,异域经验拓展了女性的生存空间和思想维度,从而为20世纪一种新的女性主
-
马拉默德笔下的新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李宝玲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拉默德
新女性形象
重塑自我
-
描述:
马拉默德对于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犹太男性作家中独树一帜,改变了以往犹太男性作家对于女性人物形象扁平化的塑造方式,解构了男权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传达了第二代犹太移民新女性重塑自我的集体之音
-
《赫索格》中玛德琳新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张曼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女性
新女性形象
玛德琳
-
描述: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的小说《赫索格》(Herzog)出版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一些评论家在赞扬其塑造了伟大的反英雄式的主人公之外,不无遗憾地表示贝娄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是失败的。有的批评家甚至认为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女性往往都是性欲狂堕落狂的化身,令人觉得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不可靠的。他对女性的描述是偏激的。本文作者认为贝娄所描述的女性不仅不是失败的,相反他打破了犹太男人笔下的那种传统的犹太女性形象,给予了这些女性新的形象。本文就以《赫索格》中
-
小红帽女性形象重建——结构主义视角下的《与狼为伴》
-
作者:
江妍
孙妮
来源:
长春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新女性形象
《与狼为伴》
二元对立
-
描述:
《与狼为伴》是安吉拉·卡特对童话《小红帽》的戏仿之作。文章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策略,分析小说中存在的三组二元对立项——男性与女性、天真与经验、感性与理性,揭示作者通过改写小红帽与狼人对立的结局建构了一个独立自主、成熟理性的新女性形象。
-
20世纪70—80年代美籍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研究——以汤婷婷和谭恩美为例
-
作者:
孙小静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作家
刻板形象
新女性形象
-
描述:
以汤婷婷为代表的20世纪70一80年代的华裔女作家的作品大都以女性人物为主体,这不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多元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对华裔女性身份做出了勇敢的探索。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逐渐摆脱了美国主流社会以及华裔男性作家所认定的刻板印象,成为鲜活、生动的新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汤婷婷和谭恩美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旨在归纳出其刻画的女性人物特点。
-
20世纪70—80年代美籍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研究:以汤婷婷和谭恩美为例
-
作者:
孙小静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作家
刻板形象
新女性形象
-
描述:
以汤婷婷为代表的20世纪70一80年代的华裔女作家的作品大都以女性人物为主体,这不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多元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对华裔女性身份做出了勇敢的探索。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逐渐摆脱了美国主流社会以及华裔男性作家所认定的刻板印象,成为鲜活、生动的新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汤婷婷和谭恩美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旨在归纳出其刻画的女性人物特点。
-
中国现代电影构建新女性形象的思路:以《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影片为例
-
作者:
陈伟华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丽人行
中国现代电影
三个摩登女性
新女性形象
新女性
-
描述: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
论《简·爱》中新型女性形象的塑造——从夏洛蒂·勃朗特巧妙设计的容貌和财富状况谈起
-
作者:
冯学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新女性形象
容貌
性格
财富
-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通过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曲折、动人、唯美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简·爱。在塑造这个女性形象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设计了简·爱不同阶段的容貌和财富状况。根据故事情节,简·爱的容貌和财富状况可分为三个阶段:幼年阶段、家庭教师阶段和富有阶段。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简·爱容貌和财富情况的巧妙安排,辅助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个抗争进取,独立自强,追求唯爱而爱的纯洁爱情的新女性形象。
-
野上弥生子笔下的真知子:以真知子的理性思想为中心
-
作者:
吴振敏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知子
三部曲
新女性形象
进步
理性
-
描述:
野上弥生子(1885-1985)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坛的常青树,从发表处女座《缘》(1907)到留下未完成的绝世之作《森》(1972)与世长辞,在长达78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孜孜不倦地笔耕不辍。代表作有《海神丸》(1922)、《真知子》(1930)、《迷路》(1937)、《秀吉与利休》(1963)等作品。其中,《真知子》和《年轻的儿子》《迷路》一起被称为描写昭和初年的社会变动之中年轻一代的思想问题的三部曲。作为三部曲的首部作品,《真知子》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而"真知子"——这个三部曲中的唯一一位女主人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