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何种女性是最受人羡慕和尊重的女性
-
作者:
杨建华
来源:
党政干部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飞行员
铁姑娘
女性价值
新女性形象
“四自”精神
中国妇女
革命战争时期
女性塑造
坚强勇敢
性别角色
-
描述:
回顾过去,我国女性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寻找自我”的路。新中国女性塑造的形象,主要是特定时代精神的产物。新女性的形象最早源自革命战争时期,是以刘胡兰为楷模的与男性一样坚强勇敢、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解放初期的女性在刚刚挣脱锁链时,心理的最佳座标是“要与男人一样”,在外形上以布衣短发为时尚。接着他们向所有的男性职业挑战,女拖拉机手、女飞行员、女子高空带电作业班……等等不断涌现。50年代的女劳动模范、60年代的女革命闯将、70年代的“铁姑娘”,在那淹没性别的年代里,男性化的女人似乎成了高、大、美的理想形象。
-
“英雌女杰勤揣摩”——晚清女性的人格理想
-
作者:
夏晓虹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清女性
法国大革命
理想女性
女子
罗兰
新女性形象
国民意识
贞德
柳亚子
马君武
-
描述:
伴随着妇女观念所发生的变化,晚清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也开始更新。贤如孟光,良似孟母,自然仍有人想望,而接受新思想的知识者,对贤妻良母的囿于家庭已很不满足。适逢其时的女国民意识的发生,使得新女性形象的出现成为可能。而不少诗文中一再重复的"娶妻当娶"与"嫁夫当嫁"套式,以
-
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妇女形象
-
作者:
杨秀珊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公爵
夏洛克
妇女形象
人文主义理想
人文主义文学
新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
巴萨尼奥
奥拉
-
描述:
莎士比亚创造第一时期的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是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统治的盛期.当时,封建统治正在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学也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阶段.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满怀反封建的战斗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全力投入到写作中.在这一时期创造的历史剧中,莎士比亚称颂了集中统一的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在喜剧中则满腔热情地描绘了青年男女争取自由恋爱权利的斗争.他深信人文主义的道德理想可以战胜封建的道德偏见.因此,他的作品洋溢着战胜禁欲主义以后生活的幸福和欢
-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
-
作者:
张亚萍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散文
台湾文坛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妇女解放
新女性形象
婚恋题材
廖辉英
台湾文学
台湾女性文学
-
描述: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张亚萍台湾女性文学在本文中被界定为女性作家以女性为创作重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着重反映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所特有的品性。目前,在台湾文坛,女作家特别多。据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的统计,有345名。没有在"妇协"登记...
-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
-
作者:
张亚萍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散文
台湾文坛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妇女解放
新女性形象
婚恋题材
廖辉英
台湾文学
台湾女性文学
-
描述: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张亚萍台湾女性文学在本文中被界定为女性作家以女性为创作重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着重反映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所特有的品性。目前,在台湾文坛,女作家特别多。据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的统计,有345名。没有在"妇协"登记...
-
电影中新女性形象的变迁
-
作者:
朱辉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解放
电影形象
民族解放
新女性形象
“新女性”
个性解放
杰出女性
审美理想
电影编导
路线斗争
-
描述:
新女性是一个时代的杰出女性,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杰出女性。新女性形象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作为时代镜子的电影,在反映时代变迁的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新女性形象的变化,而且更集中、更典型。所以在本文中,我们拟从电影这面镜子来透视新女性形象的变化。 一 中国电影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女性银幕形象。其中就有不少是从现实中发掘出来的、显示出社会未来发展趋向的、凝聚了电影编导和广大观众的审美理想的新女性形象。从《新女性》(1935)到《新潮姑娘》(1992),中国电影编导们相当自觉地、
-
“英雌女杰勤揣摩”
-
作者:
夏晓虹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清女性
法国大革命
理想女性
女子
罗兰
新女性形象
国民意识
贞德
柳亚子
马君武
-
描述:
伴随着妇女观念所发生的变化,晚清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也开始更新。贤如孟光,良似孟母,自然仍有人想望,而接受新思想的知识者,对贤妻良母的囿于家庭已很不满足。适逢其时的女国民意识的发生,使得新女性形象的出现成为可能。而不少诗文中一再重复的娶妻当娶与嫁夫当嫁套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