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金色眼睛的映像》的性别政治和种族身份
作者: 朱玉茜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色眼睛的映像》   性别政治   卡森?麦卡勒斯   新历史主义   种族身份  
描述: 文另辟蹊径,依托新历史主义的相关理论,来探讨《金色眼睛的映像》中“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指出它解构了官方
黄哲伦戏剧《蝴蝶君》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作者: 李路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蝴蝶君》   新历史主义   抑制   文本性   历史性  
描述: 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著作颇多,获奖丰硕,在美国戏剧界享有盛誉。作为少数族裔华裔的一员,他对祖居国中国有着特别的政治敏感度。他的作品大多围绕亚裔人展开,其中华裔居多。他的代表作《蝴蝶君》也不例外。可以说,《蝴蝶君》讲了一个中国故事。或许出于中国情结,这部戏剧颇受国内读者和评论界关注,毁誉参半。在西方文化中,关于东方女性、中国男性以及东西方关系的刻板印象都可谓根深蒂固。普契尼的经典歌剧《蝴蝶夫人》传唱百年,人们对其中的刻板印象习以为常。黄哲伦创作《蝴蝶君》有意对《蝴蝶夫人》进行解构。然而对其有否成功解构,学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 张华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颠覆   新历史主义   抑制  
描述: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所写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学者们对这部小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女性形象、荒诞意识等等。作品的新历史主义视角研究寥寥可数。本文将
论戏剧与社会生活的“流通”: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分析
作者: 任静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第十二夜》   流通   颠覆   新历史主义   协商  
描述: 一见倾心。在经历了许多喜剧与尴尬之后,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崇尚自由、理性、个性并强调人的价值。这篇论文从新历史主义学家史蒂芬·格林布拉特的社会能量流通学说切入文本,探讨《第十二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金色笔记》
作者: 万瑶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新历史主义   金色笔记   两性和谐   叙述策略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文坛杰出的女作家,其作品以主题的多元性、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大胆的写作尝试而着称。发表于1962年的《金色笔记》是她公认的代表作。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具有后现代特色的社会文化思潮,在它
重塑女性历史: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奥兰多:一部传记》
作者: 雷筱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重塑   新历史主义  
描述: 历史的重现与虚构问题并未得到充分的关照,以新历史主义对其进行审视,伍尔夫重塑历史,重新书写女性在文学史和社会史中的贡献。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章从文本的历史性角度,分析了伍尔夫与同性爱人维塔·萨克
外婆桥:远离上海的乡土―毕飞宇《上海往事》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沈永英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   新历史主义   上海往事   乡村   毕飞宇   女性形象  
描述: 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毕飞宇小说《上海往事》的女性小金宝的艺术形象,阐释作家文学想象中的都市与乡村关系。毕飞宇在90年代初的都市书写中所流露的怀旧风格有着个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探索,这使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上海怀旧的女性想象。
胡塞尼小说中苦难阿富汗的再现: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
作者: 迟立权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卡勒德·胡塞尼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新历史主义   《追风筝的人》   《灿烂千阳》  
描述: 文字,销售量超过一千万本。这两部小说均长期高居畅销书榜行列。胡塞尼的小说为读者展现了父权制社会中妇女和儿童的苦难生活。同时,胡塞尼用他的两部作品向世人开启了一扇重新认识阿富汗的“文学之窗”。新历史主义
“文革”文学中的女性叙事
作者: 洪强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史   “文革”文学   历史语境   一条主线   新历史主义   女性叙事   女性形象   小说   女性主义  
描述: “文革”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典型是女英雄(女铁人),①她们在行为模式上几乎与“文革”时期文学中的男性正面人物等齐划一.以此来论,似乎“文革”时期并没有真实表现女性世界的文本.这不足为奇,因为它不过是中国文学传统的延续及特定时期的极型.真正能“浮出历史地表”②的女性写作需要长久的时间去等待.男性权威对女性的压迫性渗透及女性为获得男性权威的社会指认所作的投降实质上仍然是现实,也仍然是女性文学无法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但是,历史文本是“把历史事件按照一种而不是另一种的情节结构或神话组合起来的作法”③,是以一种视点而不
女性家族历史叙事的真实与虚妄——评施玮的《世家美眷》及其他
作者: 张义   马春花   来源: 百家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男性形象   历史叙事   陆文   王安忆   美眷   新历史主义   主要人物   寻找男子汉   命运沉浮  
描述: 《世家美眷》是一部女性家族历史小说。女性家族历史小说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与新历史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并与男性作者书写的家族历史小说形成呼应和对照,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主要人物是女性,一般讲述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