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张隽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现代  
描述: 张爱玲在其文学创作中体现出对女性意识的积极思考,她对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冷静的尝试,并试图表达建立一个真正男女平等的世界。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她自小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笔下塑造的诸多悲惨女性形象给人以反思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作者: 张玉颖   来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描述: 多丽丝·莱辛,英国著名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囊括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十几项文学大奖,被誉为继佛吉尼亚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伟大女作家.1950年凭借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步入文坛.1973年出版的《天黑前的夏天》被纽约时报誉为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 莱辛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更恰当一点地说,她是一个既关心妇女的生存状态也关注整个人类生活的女作家.她明确宣布她一直支持妇女的权利,但是她并不赞同妇女运动,因为在她看来她们的目光太狭隘.对她而言,妇女的解放应该和所有被压迫群体的
华裔女作家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特质
作者: 杨敏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质   女作家   文学创作   华裔   女性形象  
描述: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华人群体,对祖先文化一方面表现出深深的眷恋,想通过创作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但另一方面,为了融入主流话语,建构自己的身份,又不免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疏离。在她们的作品中,中国文化/母亲被视为“他者”而被扭曲。本文试图探索华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挣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维环境之间,揭示华裔女性在两种文化中成长的困惑和艰辛。同时,还探讨了被“男尊女卑”的华人社会和白人主流社会双重边缘化的美国华裔女性,在经历了性别和种族歧视后超越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成功地建构了独特的文化身份的过
解析美国华裔女作家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特质
作者: 庄园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质   女作家   文学创作   美国华裔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海外有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这些女性作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她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创作出一部部作品,将我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华裔女作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将女性形象表现的具有扭曲的特质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如何构建独特的具有自身文化身份的转变过程。
论陈学昭早期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俊虎   郑莹莹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学昭   男权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时代女性  
描述: 陈学昭作为中国女性解放的先驱,她初登文坛就表现出了对女性命运的极大关注。她早期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做是"五四"时期觉醒女性的悲鸣,她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历为素材,塑造了众多在"五四"时代精神
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烨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   文学创作   文学史   长篇小说   新女性   作品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19世纪整个英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在她十分短暂的一生中一共创作了四部小说,分别是《教师》《简·爱》《谢莉》《维莱特》,还有最后一部因为突然去世而并未完成的小说《艾玛》。虽然夏洛蒂·勃朗特在离世时只留给了文坛四部完整的小说,但她在文学史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莫言与福克纳家族系列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以红高粱家族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为例
作者: 李溱   屈琼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余占鳌   艺术道路   莫言   红高粱   文学创作   少年时代   乡土作家   创作艺术   家族系列   约克纳帕塔法  
描述: 一、引言从莫言和福克纳的作品里,读者可以看到这两位不同地域的作家在他们的艺术道路上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热爱文学并热衷于文学创作的两个乡土作家,他们小时候都深受民间故事的熏陶,可以说,他们的少年时代
《德莫福夫人》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王雪青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父权制社会   理想生活   生态女性主义   批评视角   婚姻悲剧   欧美文化   文学创作   早期作品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国际主题与女性人物是亨利·詹姆斯文学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德莫福夫人》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作品,小说刻画了一个被忽视、被压抑的女性形象——德莫福夫人,也是作家对国际题材的首次尝试。许多
忏悔与虚实:再探《小团圆》
作者: 梅敬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新时期   情感   母亲   文学创作   爱情   作品   女性形象   语言文字   小说  
描述: 在2009年,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终于问世,这是她最后一部小说,也是这个女人最深爱的一部作品,可谓是凝聚了毕生心血。深爱她的读者们能够从这些类似记忆中拼凑出来的语言文字看到一个更为透明而真实的张爱玲,通过这部作品可以去更近距离地
奥斯汀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比较研究
作者: 虞跃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流苏   婚姻观念   女性视角   《傲慢与偏见》   婚姻家庭   文学创作   最终结局   奥斯汀   小说作品   终成眷属  
描述: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两位女性作家都是以婚恋小说闻名于世界,作品刻画出小世界中不同女性形象的情态,影响巨大。简·奥斯汀一生中创作了以《傲慢与偏见》为首的六部小说作品,最终结局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不但收获了爱情,也获得了金钱,而这就是奥斯汀的爱情观念——在幸福美满的婚姻之中,金钱与爱情是缺一不可的。而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多数是悲惨结局,在她的婚姻家庭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描写了数不尽的爱情悲痛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