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抗争】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巩俐饰演的角色为例
-
作者:
肖雪梅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的生命
担当
敢爱敢恨
抗争
-
描述:
张艺谋导演从1988年拍摄第一部影片《红高梁》至今一共拍摄了15部影片,其中以巩俐为女主角的一共有6部之多,巩俐是张艺谋电影中当之无愧的"谋女郎"。在这些影片中,巩俐成功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本文以巩俐饰演的影片为例,总结归纳巩俐在张艺谋导演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并剖析这些女性形象背后所蕴涵的人格美、人性美、内在美等震撼人心的内在力量。
-
论鲁迅笔下封建社会的女性悲剧: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为例
-
作者:
谭莉
来源: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祥林嫂
命运
女性形象
抗争
-
描述:
鲁迅《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这一形象,代表了旧式中国劳动妇女的共性,她们被封建礼教束缚、压迫,但不失反抗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妇女的蔑视和欺压。像祥林嫂这样的下层女性,即便勤劳、善良、坚韧,但以她的身体从暴烈到干枯的经历实际上是对封建权力暴行的控诉。她在旧式中国不能争取到一丝尊严,不能得到作为一个人的起码的权利,取而代之的却是被践踏、被奴役、遭压迫、受欺凌。
-
黑人女性的隐忍和抗争
-
作者:
韩晓丹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抗争
隐忍
-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它在塑造男性主人公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些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将试图通过黑人女性的隐忍和抗争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小说中的这些黑人女性形象。
-
一个女人的斗争:《菊花》中伊利莎的心理历程解读
-
作者:
吴卞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里历程
伊利莎
男性社会
抗争
-
描述:
斯坦贝克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关注女性生活及心理状态的男性作家,他的小说《菊花》就是一篇典型的从女性角度出发描写一个在男性社会中挣扎、觉醒却最终失败的女性形象。本文力求分析女主角伊利莎的心理历程,为众人展现女性主义精神的萌芽情形,并探讨男性社会里女性的压抑与悲惨命运。
-
“石头天使”在困惑中独立
-
作者:
姜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自由
困惑
抗争
-
描述:
在生活中不断增强的自我意识,分析了她为了获得内心自由、找寻自我而进行的三次挣扎与抗争,从而展现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女性形象。
-
从樋口一叶的文学表现看日本近代女性的主体意识——以《浊流》为例
-
作者:
金桂玲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樋口一叶
主体意识
抗争
女性
-
描述:
,倒不如说作为女性文学家所为人们熟知。一叶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了女性的追求与理想,探讨当时以男性为核心的日本社会中,女性所承受的压迫、对社会的抗争、以及如何艰辛的追求作为女性的自主权。
-
从樋口-叶的文学表现看日本近代女性的主体意识:以《浊流》为例
-
作者:
金桂玲
来源:
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樋口一叶
主体意识
抗争
女性
-
描述:
,倒不如说作为女性文学家所为人们熟知。一叶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了女性的追求与理想,探讨当时以男性为核心的日本社会中,女性所承受的压迫、对社会的抗争、以及如何艰辛的追求作为女性的自主权。小说《浊流》正是表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对“生”的思考过程,在阶级社会里追求个性与自我的主体意识。
-
规训与抗争:福柯权力理论视角下《无名氏》的女性人物解读
-
作者:
邹德媛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规训权力
抗争
女性人物
-
描述:
《无名氏》是19世纪英国著名惊悚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的名作之一,作品自出版以来,深受当时读者喜爱,却因其描述的女性人物的反叛性而屡遭当时评论家的诟病。这部作品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生存背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不但受到当时的道德规训,同时还受到不公正的法律的压制,其中一些女性人物对社会的不公正规训并没有选择默默承受而是奋起反抗,这为本文使用福柯权力理论来分析小说提供了可能。本文打算运用规训权力理论对这部小说的女性人物进行全面分析,以期能丰富、扩展对《无名氏》的研究。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及引言和结论部分:引言概述
-
啼血的歌唱:论《荆棘鸟》中的宿命论
-
作者:
王小雪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荆棘鸟》
抗争
宿命论
-
描述:
荆棘鸟这本小说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的代表作。该小说自1977年一经问世以来,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在文学界,荆棘鸟被比作是澳大利亚的飘。作为一本惊世之作,该书以爱和命运为主题,通过对克里利家族三代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的描写,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本论文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运用宿命论的相关理论,尝试揭示小说带有浓厚的宿命论的思想。一方面,本论文从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所运用的文学方法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来揭示小说
-
浅析巴金的《家》中三位女性悲剧形象
-
作者:
丁媛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封建社会
巴金
女性形象
抗争
-
描述:
难产而死;大户千金,青年居孀的梅芬因悒郁之疾,最终含恨而终。在封建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地位永远是低于男性,依附于男性,没有自由,无法抗争,而《家》却给我们展现了同一个时代下不同的女性悲剧形象,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