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意象图式探析《菊花》中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作者: 钟玉凤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中心社会   心路历程   意象图式   《菊花》  
描述: 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塑造了一个期待进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渴望自由平等但始终无法实现梦想的女性形象。该文从意象图式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容器图式和始源—路径—目标图式等方面探析女主人公伊莉莎的渴求从萌芽到破灭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当时许多女性生活压抑,渴望进入男性中心社会的愿望。
《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刻画的认知研究
作者: 彭小南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薛宝钗   意象图式   林黛玉   概念隐喻   人物刻画  
描述: 人们的想象力对于意义、理解和推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Johnson (1987:xiv)提出语言中两种与想象有关的结构,一种是意象图式,另一种是隐喻投射。本研究正是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内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展开的。《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鉴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人们通常认为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和大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很善于运用伏笔、象征、隐喻及其他新颖的语言表达来构思结构和塑造人物,书中极其丰富的隐喻表达为文学、修辞学及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围绕《红楼梦》中两位主要
认知诗学理论下的薛涛诗歌研究
作者: 刘婷婷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薛涛   意象图式   薛涛诗歌   认知诗学   概念转喻   概念隐喻  
描述: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一生历经坎坷,从富贵之家的千金沦落为妓女,又曾被罚赴边疆之地,遭遇多种苦难。但不幸的经历也造就了她的才华。她在当时就已经享誉文坛,得到元稹、白居易等文学大家的认可和赞颂。作为一名女诗人,薛涛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历代对薛涛及其诗歌的研究比较匮乏。到了现代,中国古代的女性文学才逐渐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990年,薛涛研究会成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薛涛研究热潮。到目前为止,关于薛涛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认知诗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章还很少,几乎没有。认知诗学是一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