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
作者: 冉小平   来源: 大众科技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政治文本   女性文学   性别文本  
描述: 本文从文学属性中指出女性文学所蕴涵的政治文本与性别文本,分别倾向于政治意识与人本意识,这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因为文学的美学价值虽然重要,但文学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推导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是必然
双重书写:女性文学的特质——20世纪中国“女性书写”研究系列之四
作者: 冉小平   毛正天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政治文本   女性文学   性别文本  
描述: 女性文学所蕴涵的政治文本与性别文本 ,分别倾向于政治意识与人本意识 ,这是文学的基本属性 ,因为文学的美学价值虽然重要 ,但文学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推导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是必然的现象
性别文本与政治文本: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20世纪中国“女性书写”研究系列之(4)
作者: 冉小平   来源: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政治文本   女性文学   性别文本  
描述: 女性文学所蕴涵的政治文本与性别文本,分别倾向于政治意识与人本意识,这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因为文学的美学价值虽然重要,但文学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是必然的现象。同时,女性文学的发展有赖于创作主体和批评主体对双重书写的认识,只有在这一理性认识之上,才能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意识
作者: 何红霞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女性自我表达意识   《长恨歌》   王安忆   空间思维  
描述: 将王安忆的《长恨歌》放在女性文学的坐标中进行考查,探讨了其文本的存在价值;《长恨歌》是疏淡了意识形态的女性之作;是女作家空间思维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女性日常自我表达意识。
《十七年<人民日报>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赵璇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议程设置   主体意识   人民日报   女性形象  
描述: 《人民日报》和十七年的重要性。从宏观上建构了“意识形态建构者”的《人民日报》和“文化规范”的十七年的定义。第三部
商业诉求·意识形态·艺术策略:193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谭若阳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视觉愉悦   城市文化   1930年代中国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毋庸置疑,1930年代是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特殊历史时空,在此期间,中国电影创作取得了质的飞跃,从无声电影的探索到有声电影的成熟,从杂耍的娱乐产业到全面的文化产业,不仅突破了好莱坞电影的市场挑战,而且在电影作品的产量和艺术质量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本文试图以这一时期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结合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论”、汤姆·冈宁的“吸引力电影”、理查德·戴尔的“明星作为明星”等理论视角,对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进行一个全面的、多维度的探讨,从而分析研究这一时期电影
中美报纸政治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
作者: 余洁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美报纸   意识形态   跨文化交际   女性形象塑造   政治新闻  
描述: 中美报纸政治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
女性,一种符号化的建构:当代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透视
作者: 刘军莲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意识形态   女性意识   符号化   传统文化  
描述: 了女性符号化建构的产生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意义,对此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等因素都对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透视影视当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也可以关照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生存
女性形象的“在场”与性别“失语”:《人民画报》(1950—1976)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赵金钿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摄影   意识形态   革命   视觉规训   女性形象  
描述: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题中之意,而呈现在视觉上却是一种去性别化,即去掉女性的性别特征,而用一种符号化的“劳动妇女”形象取代之,这种劳动妇女形象体现了革命意识形态对于新中国妇女形象的建构。本文以《人民
中国电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岩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霸权   女性形象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描述: 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在传播过程中忽视女性、忽视两性关系这一社会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女性主义受到西方女性运动三次浪潮的影响,以西方女性主义为理论依据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从
< 1 2 3 ... 5 6 7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