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
作者: 张晔   来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鹿原》   悲剧   女性地位  
描述: 《白鹿原》属于一部经典著作,该书中涉及到三个普通女性人物的命运。而这些女性具有相似的特征:青春年华、命运坎坷、过早离世。导致死亡悲剧的原因不是自杀或者天灾,却是由至亲之人一手造成,而且她们的故去并未
论《篡改的命》中改命悲剧牺牲品形象
作者: 姚刚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牺牲品   《篡改的命》   悲剧   贺小文  
描述: ,从而改变命运的初衷,在饱尝城市生活的艰辛后选择沉沦,再一次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她的默许成为造成其子被送予仇人的强大助推力量。她既是社会底层女性生存状况的缩影,也是家庭悲剧、社会悲剧中的牺牲品。
中外女性悲剧角色“托斯卡”与“子君”音乐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 贺艺戎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子君   女性角色   托斯卡   悲剧  
描述: 不断发展和创造,时至今日已经造就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这些优秀的歌剧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悲剧角色。其中她们的悲剧经历以及结局往往成为整部歌剧的亮点,而作曲家结合她们的特征对她们进行音乐形象的塑造,更是
苦难与净化:《荆棘鸟》的悲剧性研究
作者: 吴子渝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荆棘鸟》   悲剧   澳大利亚内陆   净化  
描述: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性小说家科林˙麦卡洛的作品,素来有着澳大利亚版《飘》的美称。自1977年出版以来,《荆棘鸟》因其所描绘的独特的澳大利亚自然景观和多元文化主题受到读者的推崇。这部小说以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为历史背景,讲述了1915-1969年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克利里家族的女儿梅吉和后来做了大主教的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文化、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全方位描绘了当时的澳大利亚社会尤其是澳大利亚内陆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对爱情不懈追求的描写,人性的弱点、英雄主义梦想的
从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观
作者: 李嫣然   来源: 北极光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女性观   悲剧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描述: 莎士比亚是16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之一,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他的戏剧作品脍炙人口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
作者: 毛丹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苔丝   悲剧   主体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小说的女主人翁苔丝是一位兼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和可爱质朴、纯洁善良的心灵的女性形象,然而如此完美的女性却屡遭来自男权社会的各种“陷阱”和打击,最终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苔丝的悲剧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女主人公麦琪的悲剧结局成因
作者: 李文卓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性格   父权   麦琪   悲剧   艾略特  
描述: 本文对麦琪的悲剧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是重要原因。麦琪不可避免地受到那个社会对一个女性形象的影响。虽然她从小对知识有强烈的追求,但是由于社会的女性歧视,麦琪不能接受更高的教育
《奥德赛》中裴奈罗佩形象讨论——悲剧? 喜剧?
作者: 张思遥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楷模   喜剧   奥德赛   裴奈罗佩   悲剧  
描述: 文本分析《奥德赛》中裴奈罗佩的人物形象,并对比同样存在于古希腊文学中其他典型的女性形象,进行裴奈罗佩人物形象悲剧性或者喜剧性的讨论。
莎菲之“死”——以悲剧理论解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 吴慧理   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身份   丁玲   时代氛围   悲剧   《莎菲女士的日记》  
描述: 充斥着物欲的资本主义都市商品市场下走入精神的绝境,这一悲剧与当时时代低气压下让人窒息的社会氛围有关,更是作为女性的亘古的忧伤。
《奥菲莉亚》的悲剧——浅析拉斐尔前派
作者: 韩艺莹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文学   艺术   悲剧   奥菲莉亚  
描述: 从1810年至1820年的英国摄政王时代到维多利亚王朝建立期间,国家政治日益腐朽,贵族享乐之风比以前更加放纵,许多问题已经摆在了社会面前。艺术上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繁荣,这种繁荣中却潜藏着某种危机,布莱克晚年的艺术消极倾向就是艺术家对现实失去信心的表现。这段时间里,英国社会上出现了一派柔糜的浮华之风,艺术上出现了浓厚的矫饰风气,英国风景画大师康斯泰布尔曾于1821年预言过,在三十年之内英国艺术将濒于灭亡。严峻的社会现实,引起了一群热血青年艺术家的认真思考。他们认为艺术应该随时代而发展,不能因袭教条,应该创新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