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56 条
-
美剧《性爱大师》中的女性主义观照
-
作者:
赵永刚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大师
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通过对美剧《性爱大师》中主要女性人物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分析,即剧中女性认为性与爱情相互独立,可以分开;在职场上,她们或对性骚扰给予直接的回击和反抗,或成为性勒索的主导者,操控男性;在家庭生活中,她们
-
战争·女性·性
-
作者:
吴玉珍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政治
性
战争
女性
-
描述:
本文意图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别的大背景中,追寻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位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经历,旨在探寻处于第二性弱势地位的女性在战争中的地位及其莫测的命运。揭示出中国女性在外来侵略和本土男权政治的双重压迫下所经受的巨大牺牲与痛苦,从而思考女性真正的解放之路。
-
女性主义眼光下的《挪威的森林》
-
作者:
阎伟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
身份缺失
《挪威的森林》
女性主义
-
描述: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事作品,小说中一些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者菲勒斯中心主义倾向的影响下,成为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或祭品。而以往的评论者却忽视了作者这一价值观对女性人物所造成的戕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面临着三大问题:“性”与“爱”的分离、身份缺失以及“阴茎羡慕”。
-
边缘的再造:女性与婚姻中的性:海外中国女性研究的一种解析
-
作者:
韩瑞霞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
再造
婚姻
女性
-
描述:
本文在指出海外中国女性研究从女性视角出发构建书写的优点同时,聚焦女性与婚姻中的性--这一具有门槛意义的日常实践--从性的社会吸纳、情迷的侧面反映、才女与性的疏离和倒置,以及妒妇、妓女等的边界呈现
-
边缘的再造:女性与婚姻中的性
-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理论·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
再造
婚姻
女性
-
描述:
本文在指出海外中国女性研究从女性视角出发构建书写的优点同时,聚焦女性与婚姻中的性——这一具有“门槛”意义的日常实践——从性的社会吸纳、情迷的侧面反映、才女与性的疏离和倒置,以及妒妇、妓女等的边界呈现
-
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性伦理表现之意义反思
-
作者:
苏状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
伦理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要以性伦理的颠覆表现为特征.文章试图挖掘这种性伦理表现时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并认为其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反叛之路的必然阶段,一方面性是传统父权和夫权压制的历史
-
女性文学视野中的“身体写作”
-
作者:
潘延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70年代后”
身体写作
性
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
“身体写作”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键词,是在“身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语境下形成的。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与当下的女性写作存有隔膜,以“身体写作”聚焦文学批评,引发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本土化的反思。“身体写作”在文本中有着多样的、个案的呈现,应避免简单化认识。
-
20世纪8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书写
-
作者:
余竹平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文化
母性
性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道主义思潮的复兴,作家们突破了十七年文学表现的禁区,立足于人性等方面开拓新的创作领域。在母性书写方面,女作家从社会、生理、文化三方面对母性的生命给予了真切的呈现。母性由最初的作为本能的发现,到文化符码化的描述以至在历史视野中的本体观照,都镌刻着新女性的自我认知、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
-
日常生活叙事的一种解读——兼论潇琴的《大欲之魂》
-
作者:
焦兰周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宏大
日常生活叙事
现代性爱
性
-
描述:
潇琴是一位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的女性作家,她想以日常生活为载体努力求"新"和求"异",使女性文学呈现出另一种走向和趋势。在对传统文学资源进行汲取的同时,也把精神的触角伸向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并进行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
女性形象的重塑和食色欲望的张扬:莫言小说创作浅论
-
作者:
孙晓娉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莫言
性
小说
食
-
描述:
莫言是当代文坛一个标志性的作家。20多年笔耕不辍,一直站在文学创作前沿的他,以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不断求新求变的文体,独特生动、寓意深远的文字,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生活中的平实、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