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球化背景下的性别、性和妇女——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关于性别、性和妇女研究的专题综述
作者: 杨玉静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律政策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性别  
描述: 2004年7月7-11日,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为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大会共设立了97个专题论坛和5个特别论坛,其中涉及性别、性和妇女问题
英语语言中公共场合下言语交谈的性别差异
作者: 王娟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分析   言语差异   统计学   公共场合   性别  
描述: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一直都是社会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西方社会语言学家就性别的言语差异这一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忽略了言语交谈所发
性别、种族、文化
作者: 刘心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美国华裔   女性写作   种族   性别  
描述: 构成。本文围绕美国华裔女性文本中的性别、种族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了美国华裔女性主体的多元建构以及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其对于西方经典女性主义和文化批评的建设性意义。 20世纪
阶级、性别与民族国家
作者: 李小江   白元淡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阶级   民主运动   韩国   妇女运动   工人运动   性别   民族国家  
描述: 阶级、性别与民族国家
阿黛拉·奎斯特解读:《印度之行》妇女形象初探
作者: 王苹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康   语言   镜像阶段   殖民   自我   克里斯托娃   精神分析   性别  
描述: 对《印度之行》中的妇女形象 ,评论家的态度截然相反。有些人认为妇女体现了福斯特精心创造的“基督教人道主义者”的形象 ,有人却认为“福斯特经常把妇女视作敌人阵营中的一部分”。奎斯特小姐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评论家对她较少关注甚至出现误读。本文从女性学角度出发 ,运用拉康 ,克里斯蒂娃的精神分析的理论 ,试图解读奎斯特小姐的形象背后所隐含的意义 ,揭示福斯特对女性世界的探索和他复杂的男性观。
性别面具的背后
作者: 陈琰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男权文化   理想女性   女性精神   女性世界   面具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性别   女性人物  
描述:性别面具的背后
另类典范:当代台湾比丘尼的社会实践
作者: 陈美华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典范   社会实践   身份   形象   传统   主动能动性   身体   规范   性别  
描述: 本文希望在台湾民间/佛教女性的范域内,略尽棉薄之力,经由对当代台湾比丘尼「另类典范」的理论化建构过程,为广泛历史意涵之「另类历史」,迈开一个小脚步。基本上,我认为要探讨在何种意义与脉络下,有一群尼师们是「另类典范」,应该放在战後台湾社会文化的脉络里来建筑。在此脉络中,至少有三个子脉络是需要检视的:首先是台湾汉人父系/权社会,其次是佛教传统,再则是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新潮流。这三个脉络都是与一般社会对女性的规范和观点有关,也就是在战後不同时段里,对比於社会对女性的强势知识、价值体系,来谈比丘尼的另类知识、价值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