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代女性的觉醒与困惑——英美当代女性小说初探
作者: 王建会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黑人妇女   女主人公   女作家   性别歧视   女权运动   当代女性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现代女性的觉醒与困惑──英美当代女性小说初探王建会《美国传统辞典》给性别歧视下的定义是“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文化是男性文化,夏娃该对人类的堕落负有责任,是潘多拉打开禁盒,释放了各种罪恶贻害人类,伊...
性别角色的盲区
作者: 孙绍先   来源: 社会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社会   生理条件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文学   生理性别   女性角色   性别分工   中国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文化性  
描述: 人们在考虑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时,往往把人的生理性别与文化性别混为一谈,以为人的文化性别现象是自然地附着在生理性别基础之上。其实,文化性别与生理性别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在性别歧视严重的时代,文化
简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孙钦芬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性别歧视   文学批评方式   女权主义批评   文学史   批评方法   自我形象   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文学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今日崛起于西方文学界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具有强烈政治性的文学批评方式.它试图抛弃男性文学批评的标准和理想,用妇女自己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以打破传统文化性别歧视的束缚,确立女性真实的自我形象,创构妇女自己的文学.它为二十世纪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评视野和批评方法.
世界妇女大会给女性带来什么?
作者: 金一虹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中国妇女报   女性群体   妇女问题   性别歧视   世妇会   大众传媒   中国家庭   女性形象   家庭暴力  
描述: 距离1995年9月4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中国承办这样的世界性的大会是第一次,同样这也是联合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妇女盛会。中国老百姓是怎样认识、看待这一大会的呢?这一次
当代美国的妇女运动
作者: 王恩铭   来源: 美国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问题   当代美国   性别歧视   平等权利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们   妇女组织   知识女性   美国妇女运动  
描述: 美国历史上有过两次规模较大的妇女运动。一次发生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之间,其宗旨是为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随着1920年美国宪法第19条修正案的通过,这场妇女运动的势头开始逐渐减弱,直至萎缩不前。第二次的美国妇女运动始于本世纪60年代中期,其目标和范围涉及到妇女权利和妇女权益的方方面面,因而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第一次的妇女运动。这场妇女运动对当代美国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已经和仍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弄清它的特性和基本内容将为我们认识当代美国政治、社会和文化提供一个十分有益的视角。
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70和80年代的美国妇女运动之追踪
作者: 王恩铭   来源: 世界历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益集团   性别歧视   妇女政治   团小组   政治中心   政治边缘   妇女们   妇女组织   妇女代表   美国妇女运动  
描述: 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70和80年代的美国妇女运动之追踪王恩铭FromPoliticalPeripherytoPoliticalCenter:theAmericanWomen’sMovementduring1970sand1980s¥WangEn...
荷兰妇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作者: 刘霓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性别歧视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荷兰   妇女研究   社会化理论  
描述: 荷兰妇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刘霓在荷兰,妇女研究是一个处于蓬勃发展中的学术领域。1976年格罗宁根大学为妇女研究设置了第一个正式的教授职位,这标志着妇女研究进入学术界的开始。80年代初期,全国的妇女研究会议已吸引了将近4000名参加者,到1993年,有约...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作者: 刘墨   来源: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   语言   性别歧视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性名词   父系文化   妇女社会地位   英语   人称代词  
描述: 社会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轨迹。词汇的变化就像晴雨表,总是记录着变革时代脉膊的跳动,反映出社会情貌、风尚和变革。就英语而言,我们可看出许多对女性歧视的语言现象,但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妇女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语言这种性别歧视现象也越来越少,从而使语言在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上起了更大的作用。
美国女权主义者改变体育教育中性别歧视的斗争
作者: 时春荣   来源: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育组织   大学体育联合会   体育活动   性别歧视   体育运动   体育教育   女权主义者   女学生   领导者   妇女运动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女权主义者开始进行改变教育领域性别歧视的斗争。其中反对在教育领域的体育方面存在的严重性别歧视现实的斗争最为尖锐,取得的成果也最为明显。
呼唤女性的“半边天”
作者: 帕特里莎·梅   李江红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半边天   性别歧视   创造性   妇女地位   妇女运动   男子   女性气质   淑女风范   男性  
描述: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男子看作强者,而将女子视为弱者;总是认为妇女生就感情脆弱,作事不果断,认为女性天生不如男性聪明,缺乏创造性。表面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实则不然。研究表明:女性与男性的情绪化程度基本相同,且女性与男性有着同等的智慧和创造性。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指出:各种传统习惯总是教导女孩的言行应遵守许多既定的模式,以显示所谓"女性气质"、"淑女风范",而正是这些习俗人为地限制了女性的发展,从而使"女性天生是弱者"的偏见沿袭至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