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歧视】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性别研究:从女性主义和批评语言学的角度
-
作者:
王海霞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大学英语
语言分析
批评语言学
英语教材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语教材中的性别歧视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西方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国内对此课题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教材作为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价值观的基本工具,对学生的成长
-
大陆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
-
作者:
刘丹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传媒工作者
性别歧视
媒体
媒介批判
生态
女性形象
新闻工作者
女性主义
新闻传播
男性
-
描述: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
-
第二波女权运动与各种流派
-
作者:
丁可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派
性别压迫
自由派
性别歧视
女权运动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中产阶级
生态女权主义
女性
-
描述:
女权主义流派繁多,主张各异。尽管在争取男女平等的目标上有着基本的共识,但在性别压迫起源和性质问题上,各流派却有着极不相同的看法;对如何消除性别歧视、现实斗争目标也有不尽相同的观点。第二波女权浪潮中,涌现出新的流派,向传统思潮发起挑战,从而使女权运动更加多元。
-
杂志封面对女性的歧视及其原因
-
作者:
龙鸿祥
熊星星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歧视女性
性别歧视
生活情感
传入中国
妇女运动
杂志
封面
女性歧视
女性主义
男性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的女性主义传入中国。1995年,第四次妇女大会在北京举办,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妇女运动的地位和进程,也带动了与女性相关研究的发展。
-
《秀拉》:黑人女性艰辛的成长故事
-
作者:
吴爱华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作家
成长小说
成长故事
性别歧视
秀拉
叙事结构
种族歧视
黑人女性
莫里森
女性形象
托尼·
-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第二部作品《秀拉》在出版时曾掀起了文学评论界的一场轩然大波,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待黑人女主人公形象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这本书却在1975年被提名参加了美国书评奖的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