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鲁迅笔下没有配角——《故乡》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驰   来源: 新课程(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她说   使人   豆腐西施   我的母亲   《故乡》   衣食无忧   形象分析   张驰   闰土   艺术杰作  
描述: 鲁迅的作品魅力非凡,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那样的鲜活生动,使人久久难忘,久贮于心间。小说《故乡》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母亲和杨二嫂,她们的光芒并没有被所谓的主角淹没,随着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咀嚼,反而更为醇厚隽永,只能说在先生的作品里没有配角!母亲的着墨不多,对她出场的描写是"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我的母亲很高兴,但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当下流行歌曲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罗相娟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   批评视角   周杰伦   你我   表现自我   形象分析   女性生存状态   中国风   女歌手  
描述: 。"[1]以爱情为主题的流行歌曲歌词最能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女性生存状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切入来管窥当下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
野性与柔情:长篇小说《曾溪口》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明泉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匪   修武   溪口   清纯   巴州城   形象分析   长篇小说   女性群像   大巴山   传奇小说  
描述: 《曾溪口》是川籍作家苗勇、李国军创作的长篇地域传奇小说。其浓郁的大巴山风情,醇醇的乡音俚语,像一壶浓度很高的包谷酒,在文本中飘香。从书中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跌宕有致的故事转换中,一个个鲜活的大巴山女子形象走了出来。她们或柔媚或泼辣或放浪或婉约,仿佛大巴山变化的四季;原始的野性和天然的清纯在她们身上相互交替,让读者领略到了大巴山分外迷人的风情。
《红罗裙》与《约会》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汪红霞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感受   《约会》   新移民   形象分析   女性生存   移植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笔下的新移民女性的形象较多,她用女性的特有的敏感,结合自己在美国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把女性生存的艰难与困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她说移居美国的生活像一个生命的移植——将自己连根拔起,再往一
失声的女性——《散步》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孙慧玲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章   课标教材   课文   苏教版   亲情   形象分析   男尊女卑   人教版   《散步》   女性  
描述: 失声的女性——《散步》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申婧   李程   来源: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娱乐新闻   都市类报纸   城市晚报   《北京青年报》   形象分析   女性  
描述: 一、研究准备 报纸的选择.<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这三家报纸不仅是所在城市晚报都市类报纸的杰出代表,而且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此外,2007年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结果显示:<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入围前20强,分别列第一、第六和第七位,并且都是其所在城市的第一位.
华人女星的好莱坞荧屏形象分析
作者: 刘莉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市场   文化交流   电影史   边缘人群   好莱坞电影   美国观众   章子怡   东方色彩   形象分析   美国好莱坞  
描述: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强。近些年,华人女星也纷纷走出国门,向好莱坞进军,试图在美国好莱坞争得一席之地。从现在享誉西方的“国际章”——章子怡,上溯至美国第一位华人女星——黄柳霜,她们在好莱坞电影中塑造了无数荧屏形象,也将华人女性形象通过好莱坞的舞台推向全世界。这些具有神秘东方色彩的女性荧屏形象,有长在深闺人未识中国传统的封建女性,有散发魅力的人间尤物,也有冷艳的功夫女郎,虽然她们
“十七年小说”中新时代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潘晓生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形象分析   女性解放   时代女性   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   短篇小说  
描述: “十七年小说”中新时代女性形象分析
从新视角再看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伊甸园》中的新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邹德芳   来源: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视角   太阳   传统   新女性形象   伊甸园   升起   形象分析   海明威   男性   小说  
描述: 长期以来,海明威一直被评论界称作大男子主义作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女权主义在文学评论界的出现,人们纷纷谴责海明威,认为他的作品中一贯有性别歧视的倾向。比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布莱特·阿什利和《伊甸园》中的凯赛琳。然而这些观点都是从传统的道德观出发的,违背了海明威的初衷——塑造时代的新女性形象,并表达他对新女性的同情和理解。如果换一个视角来分
双重欲望下的牺牲品:《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分析
作者: 陈晓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文学   曹七巧   金钱   张爱玲   性变态   欲望   金锁记   主要表现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另类"的"传奇"女作家,《金锁记》是她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张爱玲众多女性形象当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她完全颠覆了大多作品中温柔、贤惠、勤劳、善良的女性形象,而是给世人呈现了一个被金钱控制了的粗鲁、恶毒的坏女人形象。著名学者傅雷就说过《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应该被列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夏志清也将其定位于"中国从古
< 1 2 3 ... 9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