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关于中日“贤妻良母”的异同
作者: 马辉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   日语语言对比研究   贤妻良母  
描述: 什么样的差异呢。故本论以“关于中日贤妻良母的异同”为题进行了探讨。 其实,无论是“贤妻良母”还是“良妻贤母”均是距今100年前左右出现的新成语。据资料调查,日本是在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是20世纪初
浅论温、贺词中表现女性形象手法的异同
作者: 滕倩兰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温庭筠   手法   女性形象   贺铸  
描述: 温庭筠与贺铸的词都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女性形象的描绘最具特色。他们的词中既有歌姬舞女,又有反映社会问题的征人思妇与怨妇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共同丰富他们词作的内容,而他们的描绘手法又各具特色,有所异同
“女巫”与“圣母”?:两个“美狄亚”形象之比较
作者: 万双双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形象   《美狄亚》   “美狄亚”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描述: 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俄罗斯作家乌利茨卡娅的中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美狄亚的形象得到了重新阐释。本文立足分析比较两个“美狄亚”形象的异同,并探讨两者不同人生走向的原因。
人鬼情未了:试论《小豆棚》之人鬼情缘
作者: 刘建芳   张娟   毛海涛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赞颂   创作意图   人鬼情缘   《小豆棚》  
描述: <小豆棚>是清代乾嘉年间曾衍东的一部"仿聊斋"文言短篇小说集.本文主要以<胡曼>、<金蚕盅>和<娟娟>为例,探讨曾衍东创作人鬼爱情故事的意图,三篇爱情故事的异同和曾衍东对女性形象的赞颂.
论祥林嫂与美狄亚的异同
作者: 吴泽平   宋向红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祥林嫂   社会历史原因   男女平等   美狄亚  
描述: 祥林嫂和美狄亚是中外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但她们的生存困境等却是十分相似。通过对祥林嫂和美狄亚相同点:地位低贱、自尊心强等方面的探讨,以及对不同点:反抗方式、宗教色彩等的比较,探索社会历史原因进而呼吁男女平等。
人鬼情未了:试论《小豆棚》之人鬼情缘
作者: 刘建芳   张娟   毛海涛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赞颂   创作意图   人鬼情缘   《小豆棚》  
描述: 《小豆棚》是清代乾嘉年间曾衍东的一部仿聊斋文言短篇小说集。本文主要以《胡曼》、《金蚕盅》和《娟娟》为例,探讨曾衍东创作人鬼爱情故事的意图,三篇爱情故事的异同和曾衍东对女性形象的赞颂。
中、韩、日三国女性战后教育、家庭地位变化及其异同
作者: 全永根   高艳   来源: 东南亚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韩日   异同   女性教育   家庭地位   现代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韩、日三国女性现代社会地位的发展变化及其表现进行对比,着重分析随着二战结束和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三国女性在现代教育、家庭地位方面各自出现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爱玛》与《金锁记》中女性意识之对比分析
作者: 孟娜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   张爱玲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平等  
描述: 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背景下体现的女性意识,婚恋观方面体现的女性意识及其各自代表作《金锁记》和《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异同,并探索了两位作家对后女性主义作品的影响及其产生
朱淑真词中的女性形象:兼谈与李清照词的异同
作者: 王中田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妇   李清照   异同   少女   朱淑真   弃妇  
描述: 朱淑真是宋代继李清照之后最著名的女词人,其词虽少,但却展现了词人的三种自我形象:大胆的少女形象,感伤的思妇形象,孤寂的弃妇形象。同时,本文还将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词做了简单比较,以期对二人词作的风格异同做出粗浅的探索。
殊途同归:传统与现代:小说《飘》与《简爱》人物比较
作者: 曾郁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传统   现代   简爱   斯佳丽   矛盾统一  
描述: 简爱和斯佳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两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两位人物存在着天壤之别,但细心比较,便不难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美。她们骨子里都很坚韧勇敢,独立自主;特别是她们都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左右摇摆的矛盾体,人物身上深刻的两面性几乎如出一辙,是殊途同归。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