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农村“新女性”形象的内容与传播
作者: 黄华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生产运动   延安   陕甘宁边区   新女性  
描述: 对中国女性的理解,一般受到三种话语形式的影响,传统—现代、西方女权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话语。此三种话语都将中国女性的历史视为一部被奴役的历史,无形间在革命的议题上形成了共谋。自清末以来,传统女性被否定,女性被如何改造一般由不同的势力决定。本文主要以陕甘宁边区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未受五四话语影响的群体是如何被中共改造的。具体问题如下:在大生产运动中,中共改造农村女性的模本来自哪里,中共塑造的新女性有哪些特质,以及新女性形象又是如何被传播出去的。本文认为女性话语被整合进宏大话语之中,女性解放的目标被置换
通过“劳动”的“解放”——延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研究
作者: 孙倩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   家庭   女性形象   劳动  
描述: 本论文尝试以延安文学对四种妇女劳动形态——公务劳动、生产劳动、家务劳动及生育的考察为切入点,结合作家经历、政策文件和历史语境,整理延安文学中错综复杂的女性话语,尝试还原延安时期妇女解放复杂、完整
延安爱情》:革命时期爱情叙事模式的新突破
作者: 杜剑峰   陈坚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时期   叙事模式   主旋律电视剧   社会文化环境   观众   延安   类型化   爱情故事   女性形象   电视剧创作  
描述: "革命+爱情"模式的盛行叙事行为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得实现的,不同的环境制约着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敏感点。电视剧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应着一种心理原型,"当某种神圣的原型被反复讲述,就会导致原型的类型化、故事化"。①在
“莎菲女士”在延安:丁玲对革命女性地位的探讨
作者: 盛汝真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灵创伤   莎菲   女性意识   革命   传统道德   丁玲   延安   毛泽东   女性形象   时代情绪  
描述: 一丁玲是一个敏锐感受时代情绪的作家,尤其对女性的关注和描写,折射女性的心理体验。她最早的作品如《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描写了负着时代苦闷与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喊出了她们的不满与不平,基调哀怨而又激愤,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