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对城市建设的性别反思
作者: 黄春晓   张京祥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地理学   性别   女性   差异  
描述: 20世纪60年代,社会矛盾与冲突在西方国家广泛爆发,诸如妇女运动、黑人运动、学生运动、内城运动等。女性主义产生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时期,并在后来的20年内,迅速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地理学同样吸收了女性主义的观点,由于女性主义对城市建设建立在角色反思基础上的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以及它对建设实践的积极探索,女性主义为20世纪后半期地理学的发展
女性解放运动格局中的中英女性文学
作者: 李国银   来源: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趋同   格局   女性解放运动   女性文学   差异  
描述: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幻影学门
作者: 周蕾   来源: 中外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赞   电影研究   电影影像   认同政治   压抑假设   电影理论   莫薇   身份认同   电影   班雅明   电影景观   罗拉   女性主义   观阅情境   差异  
描述: 我们今天的电影研究,充斥了认同政治的各式诉求,关怀放在文化族群如何自我再现。从电影过去被理论化的历史来看,电影研究不必然如此。早年焦点主要聚集在电影的新奇特质,可在视觉的层面复制物体的运动,精确程度超乎人类的视觉。班雅明1930年代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举出几项电影出现的意义:首先是机械复制影像的能力,让画作的气晕败落、让原作的神圣性消失;其次是机械之眼无限渗透,影像随处可得,造就一门既民主又具前瞻性的艺术;最後是观阅层面带来的震撼效应,可作社会变革之用。不同的是1950年代的巴赞,在影像的本体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