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川端康成】搜索到相关结果 126 条
-
浅谈川端康成笔下女性人物的美学特质
-
作者:
陈静
许瑞芳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传统
自然
心灵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擅长描写女性,也喜欢表现女性。他的作品注重刻画女性的人格与心灵之美。同时,他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继承了古代人与自然合一的文学传统,通过写自然展示女性之美,通过写女性感受自然之美。女性美与心灵美、自然美相融合,形成川端笔下独特的女性美的特质。
-
《千只鹤》中女性的“美”与“丑”
-
作者:
邹韵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与丑
净化
千只鹤
女性主义
川端康成
-
描述: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刻画了无数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被认为有着东方的端庄和美丽,而川端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也被赞誉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其中,诺贝尔奖代表作品之一的《千只
-
男人眼中的女人:沈从文与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及女性塑造
-
作者:
李莎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化
自然
川端康成
女性
-
描述:
植根于不同民族文化土壤的中日两位作家——沈从文和川端康成,虽然两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影响和继承关系,但其文学理念、审美观及创作风格却颇多相似之处。本文从两位作家的“处女崇拜”情结入手,分析他们笔下的女性
-
川端文学的精神分析阐发:以俄狄浦斯情结为中心
-
作者:
宋琛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
心理特征
文学创作
精神分析
川端康成
-
描述:
本文用现代西方心理学后弗洛伊德主义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理论为学理凭据,糅合了法国学派与英美学派,以之探讨川端康成及其文本,并自觉地将其放置到日本社会的大传统背景下来予以理解。把川端文学置入以俄狄浦斯情结
-
川端文学中的日本传统美
-
作者:
李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观
自然观
女性观
日本传统美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吸收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某些表现手法和技巧,来抒写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从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那种独特
-
论川端康成的“悲美”
-
作者:
蒋茂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美”思想
宇宙意识
文本之美
无意识根源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以其卓越的感受性和高超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由此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览其一生创作,川端康成执著于“悲美”的追求,倾尽心力构筑了一个“悲美”的世界。本文拟从“悲美”的文本
-
爱的延长----从《伊豆的舞女》到《雪国》
-
作者:
蔡鸣雁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心视镜
恋母情结
行旅文学
爱的延长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独特的心理历程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伊豆的舞女》与《雪国》是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名篇。除此之外,两篇作品之间诸多相似以至一致之处也发人深思。其背后隐含的都是作者内心视镜的折射,男女主人公的精神
-
悲与美的统一与演变:川端康成笔下少女形象分析
-
作者:
贺钢
来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丽
悲哀
演变
统一
川端康成
女性
审美倾向
-
描述:
本文就川端康成在《伊豆舞女》、《雪国》中的少女形象的塑造上来分析她们的艺术特征。归纳出她们形象特质的相同与相异,从而总结出悲与美是她们共有的艺术特质,也是作家的审美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也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
-
私领域中的行动女性:从语艺观点看川端康成的小说
-
作者:
郑子瑜
来源:
世新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私领域
语艺观点
符号叙事
行动女性
情感生活
川端康成
-
描述:
研究方面則常賦予女性不足甚至負面意義。曾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川端康成,他對私領域女性的不吝著墨與肯定,及其筆下著意彰顯私領域女性獨特的生活主張與個人動能,應可為傳播研究提供新的觀點。本研究主題為:用心著
-
《红楼梦》、《雪国》中女性美与悲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吴丽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美
雪国
红楼梦
女性悲
作品风格
曹雪芹
川端康成
-
描述:
《红楼梦》与《雪国》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作。尽管在时代背景、谋篇布局、作品风格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但是二者都突出表现了女性的美与悲。拙论以此为研究的切入点,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平行贯通法,通过显性层面上的女性的美与悲,探求其潜在的同质与异质,从而更好的把握两位作家的文学特质及两部作品的民族特色。 《红楼梦》与《雪国》都展现了女性人物的容貌之美及言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