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少数族裔】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性别、身体与意识形态——当代西方女性文学与社会变革
-
作者:
杨金才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女性作家
当代西方
少数族裔
文学创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文学与社会
-
描述:
一 引言 女人留在历史之外……只因我们向来单以男子中心的标准看待历史。我们疏漏了女人和女人的活动,因为我们寻求历史回答的问题不适用于女人。为了纠正这种偏向,为照亮历史中的暗区,我们必须于一段时间内以女子为中心进行探索,研究一下在男女共同的文化总体中存在女子文化的可能性。历史必须包括对女人历史经验的说明,而且应该将女权主义意识的形成发展作为以在女人历史的基本方面写进历史。这是妇女史的首要任务。它提出了这样的中心问题:女人眼中的历史,以女人定义的价值为原则的历史会是怎样的? ——葛达·勒那《妇女史的挑战》
-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学思潮再审视: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届专题研讨会综述
-
作者:
范浩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小说
“垮掉的一代”
美国妇女
少数族裔
文学叙事
肯尼迪总统
后现代主义文学
甲壳虫乐队
语言实验
后结构主义
-
描述:
与历史纪元的1960—1969不同,20世纪60年代作为文化概念涵义复杂。就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而言,60年代一般涵盖1963—1973,始于甲壳虫乐队的风靡和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终于越战结束和美国妇女获得堕胎权。这个时期的美国文学,承"垮掉的一代"对保守文化的反叛,既表现出黑色幽默的荒诞与嘲讽,也包含了少数族裔和女性文学的诉求与抗争,以及后现代小说激进的语言实验。它既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标志性年代,也是后结构主义崭露头角并开始主宰文学批评的时期。时隔半个世纪,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反思异彩纷呈的60年
-
辛酸的旅程:对《秀拉》中三个人物疯癫行为的解析
-
作者:
李广宽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娃
疯癫
黑人女作家
秀拉
少数族裔
黑人女性
旅程
辛酸
行为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托妮·莫瑞森是美国当代最为知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的作品致力于真实地反映美国少数族裔人群的生活。她在1986年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为黑人妇女写作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