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物化”的生长——解读九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黄玉梅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丹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本文认为,80年后女作家九丹采取半自传体的文体方式,描写了一系列被"物化"的女性的成长史,并对其文化根源作了深刻的透析,表现出较强的批判精神和自审意识,但二元对立的性别思维模式和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使得九丹难逃90年代女性作家的通病。
烈火炼真金:评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齐慧爽   来源: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小说   女性  
描述: 莫言是一位具有明显个性化、创造力的“另类”作家,他剑走偏锋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中受苦受难而又坚韧顽强、极具创造意识的女性角色,他以“烈火炼真金”的文学创作思路赋予女性接近极限的生活苦难甚至是灾难,并将这些苦难作为女性的试金石和成长阶梯,塑造出千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并展现了女性在凤凰涅后日趋坚强、执着与完美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主体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作者: 张丽媛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张爱玲从小成长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这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只是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抑或只是想在尘世中得以安身立命之依靠,却最终以演绎一段人生悲剧结尾,体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本文拟从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中简要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说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青衣》为例
作者: 刘阳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飞宇   小说   女性人物   《青衣》  
描述: 毕飞宇善于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令人过目不忘。她们个性独特、不被情爱所束缚、有理想、有追求。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加以探讨,对我们全面了解他笔下女性人物应有裨益。
灵魂的思考:浅谈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珊珊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小说   女性  
描述: 丰富多样的女性人物,鲜明的女性个性思想,在鲁迅的笔触下显得尤为亮化、突出。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祥林嫂、单四嫂子、子君等典女性人物形象的评析,从而总结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独有的主题,这些构成了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兼谈许地山人生观的转变
作者: 路文彬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观   女性形象   许地山   小说  
描述: 论文着重分析了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女儿心》和《春桃》四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形象,透过这些人物之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可以明显洞察出作家人生观的清晰转变轨迹,即从消极遁世转向积极人世,从
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
作者: 姚亚美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岛由纪夫   女性形象   小说   类型  
描述: 本文从三岛由纪夫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不同小说入手,试着把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成丑陋而肤浅的女性、美丽而苍白的女性以及平凡而单薄的女性等三种类型。
浅析张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小冰   刘辉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欣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其显著标志是整个社会的市场化、商业化.在以城市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众多作家中,张欣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她以其女性的视角去体验城市及城市人生,准确而敏锐地触及并把握了都市、商业社会与女性的关系及变迁.
贾平凹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何山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贾平凹   小说   女性  
描述: 展读贾平凹的小说,你会发现,作者不论是描摹乡土气息还是都市生活,几乎都牵扯到女性,或直接以女性为主人公,或以女性为背景烘托,内容也大多是与女性相关的婚恋家庭。可以说,正是女性支撑着贾平凹的小说世界。鉴于此,本文对贾平凹小说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探讨。
略论庐隐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
作者: 汪羽旎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悲剧女性   小说  
描述: 卢隐是"五四"时期接受新式知识教育的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处于"五四"这一特殊时期,在新知识的冲击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双重作用下,其女性命运难以逃脱"悲"的结局。一方面,她们虽积极地寻求反对宗法男权,但最终却又被迫服从于封建礼教;她们憧憬美好纯洁的爱情,然而往往又屈从于强大的习惯力量,以悲剧而告终。她们的悲剧形象,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的典型性色彩,我们在此探究她们的悲剧运命及其原因,具有文学史及社会学上的意义。
< 1 2 3 ... 7 8 9 ... 92 93 9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