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想生活在谎言中的人:评曹军庆的《有房子的女人》
作者: 李昌鹏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业   谎言   财富观   都市繁华   女性形象   房子   男人   小说   婚姻生活   贪官  
描述: 小说《有房子的女人》中的谢静怡,二十五岁,是一个在都市繁华地段有房子的女人。这个独身女人的财富是怎么得来的?谢静怡自称是贪官陈局赠送的。她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叫窗子,她自称是她和陈局生的儿子。陈局是这个
男权意识下压抑扭曲的灵魂
作者: 张昊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芙蓉   左倾错误   权力体系   男权话语   男性话语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一、引语 古华的《芙蓉镇》在反思“文革”的众多文学文本当中,堪称是最为深刻和真实的一个。正如著名评论家雷达在《一卷当代农村的社会风俗画》中所指出的那样:“《芙蓉镇》写得真,写得美,写得奇。”[1
论小岸小说中的婚恋观
作者: 赵春秀   来源: 娘子关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外恋   婚恋题材   恋爱婚姻   读者   现代女性   婚姻问题   女性形象   小说   婚恋观   情感生活  
描述: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的转型和动荡,人们情感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婚恋主题逐渐成为大众讨论的主体话题。婚恋题材的小说也因为直指当代人情感生活的梦想、困惑与危机,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小岸有多部作品表现了恋爱婚姻中的男女情感,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思索与感
肤浅的女人,尽职的母亲——《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夫人形象新解
作者: 夏静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肤浅   家庭天使   维多利亚时期   母亲   中产阶级   婚姻   女性形象   小说   男性   社会现实  
描述: 一、简介:《傲慢与偏见》一是18世纪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经典之作,著于20世纪末,其题目原定为《最初的印象》,最后定题为《傲慢与偏见》,该题目源于佛朗西斯·伯尼的一本书Evelina中的一句话即:一切不幸的发生都是傲慢与偏见的结局。那么大多数人对于贝内特夫人的印象是
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女性主义
作者: 周也君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来信   女主人公   作家   茨威格   大学   女权主义   爱情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小说  
描述: 第一次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已经是大学了,这或许也是一个遗憾吧。到了大学,我已经不再是十三四岁那种春心萌动的小女生了,我有了理性、有了自己特定的世界观,所以,对于茨威格所塑造的那个故事不再单
并不枯萎的白玫瑰:我看《子夜》中的林佩瑶
作者: 赵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记文学   子夜   北京地区   吴荪甫   茅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玫瑰   女性形象   小说   郁达夫  
描述: 导师荐语:我结识赵楠同学是在2008年春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上。随后她选择跟我做本科学年论文,题目是"‘真实’与夸饰的悖论空间——从‘日记文学’看郁达夫自我形象的塑造"。从她对研究对象郁达夫的执意选择本身我就看出她热爱文学的天性与潜质。
谁是简·奥斯汀小说《理智与情感》中的理想女性?
作者: 郭瑞萍   申彦霞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女性   情感   十九世纪   简·奥斯汀   理智   完美结合   女性形象   两姐妹   超我   小说  
描述: 简·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塑造了两姐妹,代表理智的姐姐爱莉诺和代表情感的妹妹玛丽安。姐姐被解读为理想的女性形象,因为她时刻能让理智战胜情感。而妹妹却常遭针砭,因为她经常失去理智。本文以弗罗伊德人格心理学为基础,证明两姐妹只是分别代表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一个方面,即本我和超我,完美的形象是本我和超我的结合。
《金陵十三钗》的女性话语与历史阐释
作者: 高红梅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地位   历史阐释   南京大屠杀   历史真相   金陵   女性话语   女学生   妓女   严歌苓   小说  
描述: 严歌苓阐释民族受难历史,她不关注军事斗争,不展示战场上的血腥,只关心战争背景下形态各异的人,尤其是女性。在日本屠城的历史语境和镜像之下,《金陵十三钗》以一群地位特别卑贱的妓女群像来聚焦重大历史事件。在社会伦理道德视域中追求“女性”的人性化与崇高性,在塑造理想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建构女性主体地位,突破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话语,并对南京大屠杀做出了人性化、个性化的历史阐释。
《到泉水去的道路》中波多野晶子形象赏析
作者: 周兴会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作家   晶子   泉水   母亲   象征意义   日本战后   女性形象   小说   道路  
描述: 《到泉水去的道路》是日本战后作家广津和郎的一部代表作。该作品塑造了一个光彩亮丽的女性形象,单是小说的标题就有很明显的象征意义。"泉水"总是给人甘甜的感觉,究竟是谁
从姚木兰形象解析《京华烟云》
作者: 张方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木兰   红楼梦   庄周哲学   林语堂   哲学思想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小说   郁达夫  
描述: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借鉴《红楼梦》的艺术方式写成的一部反映中国现代社会的小说,它的成功奠定了林语堂作为小说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以及传达出的庄周
< 1 2 3 ... 70 71 72 ... 92 93 9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