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走向悲剧:中日女性的爱情幻灭之路:鲁迅《伤逝》与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比较
作者: 蔡春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涓生   鲁迅杂文   妇女解放   三部曲   夏目漱石   《伤逝》   爱情追求   女性形象   小说   中日女性  
描述: 本文通过考察鲁迅笔下的子君和日本现代作家夏目漱石笔下的里见美弥子、三千代、阿米这四位女性的爱情追求历程 ,探讨中日女性在历史转型期及女性自我觉醒初期 ,走向悲剧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进一步理清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以亟对中日女性的爱情幻灭之路进行粗略的梳理
知性者李牧遥的当代思考:李牧遥专访随笔
作者: 圣子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绘画作品   恐龙   中国散文   工商管理硕士   琴棋书画   表现形式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对于李牧遥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会与十几年前在广州以"十万元买断报纸头版征婚"的李怡青联系起来。而如今的李牧遥,正是当年的李怡青。李牧遥艺术简历原名:李莉;笔名:李牧遥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作家协会会员、MBA工商管理硕士。1981年学习琴棋书画。
西部的一块湿地
作者: 红柯   来源: 青年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加林   叶嘉莹   文学世界   庄子   母亲   余光中   文学史   作品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第一篇作品亲莫过于父母,其实父母真正进入儿女的心灵是不容易的。我是30岁以后才觉得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对母亲的感激要早一些。看过路遥《人生》的人都记得高加林蹲在街头卖馍馍的狼狈相。1980年我高中毕业高考落榜,上补习班的学费是十块钱。母亲挨门挨户借也没借到一分钱。不是母
写作实际上是虚与实的较量——苏童访谈录
作者: 苏童   姜广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作家   洗衣机   福克纳   苏童   离心力   虚与实   写作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作家应该是洗衣机里的一个滚筒,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它不停地滚动。那景象其实很乱。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发现,作家离生活可能很近也可能很远。但可以这样说,因滚动而产生的水滴造成了很多小说。作家与小说的关系,大概可以看成是滚筒与水波运作的关系。
夏娃备案:1999
作者: 何向阳   来源: 上海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东荪   生活   八十年代   文本阅读   女性形象   男人   宗白华   女性主义   小说   二十世纪  
描述: ……以一九九九年的文本阅读为切面,好奇于经历了廿世纪一系列壮阔事件构成的生活日常的一百年,在世纪的最末,女性的内心波澜。身处其间,呼吸与共,那个答案,我想知道。
《金锁记》悲剧形象与悲剧根源探析
作者: 闫薇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雄性   张爱玲   男性形象   金锁记   人性需求   衰落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小说  
描述: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受关注也是最成功的一篇小说。在这个蕴涵丰富的文本世界里,作者以同情的眼光注视着笔下的人物,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把人性的渐失揭露得淋漓尽致,并以冷峻平淡的语言,塑造了雄性衰落的男性
跨越千年传统而傲然绽放:曾明了《千年之缘》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华蕾   来源: 太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主人公   新时期   女性意识   传统观念   女性角色   爱情   女性形象   小说   集体无意识  
描述: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爱情更是生命中最大的意义。小说《千年之缘》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书中的爱情太过沉重,悲剧性的人物命运也由此而生,特别是女性角色,来自传统与
艺术还是人生: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抒情年华》读解与随想
作者: 张志忠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婧   《抒情年华》   现实生活   文学评论   爱情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潘婧的《抒情年华》,从篇幅上说,不过十六万字,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长篇”;作品所描述的“文革”中后期的青年一代的追求与幻灭,他们借助于文学和诗歌从嘈杂与喧嚣中寻求解救的精神历程,对我这样的同龄人来说,也不算陌生。但是,在阅读它的过程中却意外地充满了“拦路虎”和“绊脚石”,让我时时地停顿下来,掩卷而思,惆怅而叹。及至开笔写这篇文章,刚刚写了一个涩涩巴巴的开头,我就不得不又停下来,重新把一些重要的章节再读一遍。
心灵的呐喊,女性的挣扎:《所罗门之歌》女性形象剖析
作者: 张建群   来源: 吴中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大房子   主人公   白人   托妮·莫里森   丈夫   《所罗门之歌》   家庭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诺贝尔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文章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成三组加以评析,概括出黑人妇女在争取自身解放中的三种不同形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所勾画出的一幅黑人妇女由依附、顺从逐渐走向抗争、独立的生活全景图。
黯然失色的女性世界——《白鹿原》女性形象论
作者: 张爱荣   来源: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陈忠实   《白鹿原》   伦理道德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小说   传统礼教  
描述: 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这个以男性为尊的社会里,女性的世界黯然失色.田小娥因不甘屈辱的境地,惨死于公公之手;聪慧果敢的年轻女革命家白灵,却被毕政委以清除"叛徒"的名义残忍的坑杀;鹿兆鹏媳妇在理与欲的矛盾挣扎中走向疯狂,被父亲毒死;还有一群谨守着传统礼教的"沉默羔羊",则被完全笼罩在了男权社会的阴影之下.
< 1 2 3 ... 60 61 62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