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两次突破―论王安忆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历史地位
作者: 孙俊青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描述: 王安忆作品中表现的女性意识对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使女性意识的发展实现了两次突破。她最先把“性爱”引入女性文学,以自觉的性别意识建立起自己作为女性审视世界的独特方式和角度;她自觉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女性话语的抒写,进行女性主义文本的建构。
不确定的真实——论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周荣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以毕飞宇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世界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探寻他文本中展现的丰富的女性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小说创作的发展脉络,寻找到一种理解当下文学的角度和方式。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侧重于探讨毕飞宇小说中女性世界的基本特征。毕飞宇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世俗世界的关怀和生活力量,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叙写生活于城市与乡村间的女性的命运,赋予常见的题材以崭新的审美旨趣和哲学思考。第二章侧重于通过对毕飞宇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的具体分析,探求文本背后潜隐的作家的性别立场和局。这其中包括传统文化因袭对作家的
记忆、想象、现实:谭恩美小说创作策略研究
作者: 佘军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策略   华裔女性   小说创作   谭恩美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个奇迹。她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喜福会》(1989)、《灶神娘娘》(1991)、《通灵女孩》(1995)和《正骨师的女儿》(2001)将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开创的华裔母女关系描写发挥到极致,并因此奠定其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谭恩美的成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众多学者和批评家们讨论、研究。 综观谭恩美的主要创作,我们可以发现,其作品糅合了大量的记忆、想象和现实材料。在这些夹杂记忆、想象和现实的叙述中,谭恩美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渐进式创作策略。首先,她以东方主义的视角描写记
女性崇拜的矛盾——论林语堂的女性观
作者: 庄璨玮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女性观   小说创作   林语堂  
描述: 林语堂于30年代末举家迁往美国之后便开始用英语写作。当时不论是在中国或者是在国际舞台上,对于妇女解放的呼声是日益高涨。林语堂关于妇女的问题更是有他独到的见解。林语堂的小说创作具有浓厚的思想意蕴,其中不乏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思考以及关注。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个人的女性观。他采用了大量的笔墨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并且通过她们将“理想女性”所应包含的特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较多地采用西蒙·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林语堂六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这些小说包括所谓的“林语堂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
“她”的自塑:论孙惠芬小说中的乡村女性书写
作者: 张敏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村女性   孙惠芬   小说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存在着精英化的倾向——很多女作家都以描写现代城市女性经验见长,却对当下乡村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缺乏人文关怀。60年代出生的东北女作家孙惠芬比较特殊,她自创作以来就执著而持久地凝视着乡土,并集中地将自己对乡民的审美观照投注到女
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
作者: 杨靖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蓓佳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精神探索   情感想象  
描述: 黄蓓佳作为新时期卓有成绩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黄蓓佳的创作发生过哪些变化,她都自始自终保持着对知识女性的关怀,她在表现女性情感和精神方面,较之多数女性作家更为平和与真实。她赋予女性可感可触的形象,将抽象的情感、精神和想象,最终回归于身体和精神的和谐,这种对女性意识的准确把握与冷静、客观的认识,使她的小说焕发出崇高的美学光彩。本文基于黄蓓佳小说创作的变化轨迹,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着手对她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女性的形象及生存图景进行分析,从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两大方面,
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的觉醒的女性
作者: 马云飞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小说创作   田纳西·威廉斯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觉醒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他的成功并非偶然,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对他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田纳西的父亲长期远离家庭,他自童年起就和女性更为亲近。善良的外祖母,优雅的母亲,敏感的姐姐及他挚爱的黑人保姆,这些女人都不同程度地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本文主要分析田纳西的三部剧作:《琴仙下凡》,《玫瑰黔纹》《热铁皮屋顶上的猫》。选择这三部作品的标准很简单。这三位女主人公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她们有很多共同点。她们崇尚独立,并且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机会;她们在爱情和婚姻上
论亦舒的小说创作
作者: 范岩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市场意识   香港意识   女性意识   亦舒   小说创作  
描述: 亦舒是香港著名的小说家,作为第二代本土作家,她以定位于香港都市中产阶级女性的言情小说获得文学声誉,与金庸、倪匡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其创作量之大,令人瞠目。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亦舒的小说在大陆迅速风行,海天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分别在1996年、1999年出版了亦舒的作品集。 长期以来,亦舒的小说只被视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性读物,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在有限的研究中,有的论者从严肃文学的立场出发,以严肃文学的标准来衡量亦舒的创作,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不符使亦舒小说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贬低
被遮蔽的存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另一种女性写作——论孙惠芬的小说创作
作者: 张献梅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底层女性   当代文学   孙惠芬   小说创作   女性写作  
描述: 孙惠芬从1982年发表处女作开始,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她一直关注着女性的命运,但其创作并未引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坛的广泛关注,也没有被涵盖进“女性写作”之内。 “女性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多种不同的界定。陈染、林白等女作家的创作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女性写作”的主流。孙惠芬的小说,关注女性经验,是“以女性为主角并且注重审视女性的心理特征和生存境遇”的文本。她描写了农村妇女的诸种生存艰辛,表达了下层知识女性的苦闷与追求,体现了对广大普通女性命运的关心。她的小说所刻画的不仅仅是下
林白小说创作的女性主义倾向
作者: 许俐珍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白小说   身体叙事   小说创作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九十年代是一个多元共存的时代,文学开始更加重视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林白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从个体和性别体验出发,侧重书写女性成长过程中的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以“自我指涉”的方式,以自我倾诉的“独语”,诉说女性的昨天和今天,通过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来书写女性生命历程的轨迹。林白小说以个人记忆为材料进行想象的重构,她把女性潜意识、心灵隐秘、生命冲动通过自白式话语大胆、率真地表达了出来。林白小说充分体现了女性写作退回身体又从身体出发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