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说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275 条
-
论“五·四”女性文学创作
-
作者:
孙丽玲
来源:
曲靖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认识价值
女作家群
“五四”女性文学
审美价值
-
描述: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考察,整体地分析“五四”女性文学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
女作家弗萝兰丝·德莱入选法兰西学士院
-
作者:
未鱼
来源:
世界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法国
小说创作
弗萝兰丝·德莱
文学家院士
-
描述:
据法新社报道,2001年11月15日,女作家弗萝兰丝·德莱在法兰西学士院被正式接纳为院士,坐上了编号为“10”的那把固定的扶手椅,成为继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之后的第二位女性文学家院士。在2000年12月14日,弗萝兰丝·德莱就已经被选为院士,以填补已故的让·吉通留下的空缺。目前在法兰西学士院40名“不朽者”中,一共有三位女性。
-
论凌叔华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芳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姻观念
小说创作
凌叔华
五四时期
女性形象
-
描述:
凌叔华是五四时期“女作家群体”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年,因其小说创作独具之特色,尤其是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女性书写,颇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视,对其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以凌叔华小说的女性形象为考察对象,力图通过具体细致的文本分析,梳理凌叔华对女性角色和出路的思考;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种思考和探索,即使在今天也颇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引言:首先考察凌叔华的生平和创作道路,对其作一个概述性的描述,并引出问题——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二、通过文本解读,对凌叔华小说中的四类女性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
论王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真真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蒙
小说创作
革命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王蒙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一直比较关注女性的命运,对女性充满怜爱和同情,倡导她们追求人格独立和自我价值。尽管王蒙对于自己笔下的女性没有做过系统性的概括,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对女性的一种独特的认识,从他的作品中仍能勾勒出一个内蕴丰厚的女性世界。笔者对王蒙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进行了一番梳理,聚焦于他的政治理念和文化心理,希望能刻画出他小说中女性形象世界的整体面貌,进而更好地去把握作者对女性的内心情感与思想流变历程。本文第一章主要展现了王蒙笔下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具有进步思想意识的革命女性,二类
-
赵树理笔下的女性形象新论
-
作者:
林巧云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中心意识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赵树理小说
农民文化
-
描述:
赵树理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创作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矿藏。但长期以来,诸多评论者研究的重点只集中于“政治”、“意识形态”、“农民文化”、“艺术形式”、“民间叙事”等问题上,而对赵树理作品中的“乡村女性”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即使有些评论者注意到这位男性作家在倡导“女性解放”的旗帜下,存在着男性中心意识的暗流,但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借用女性理论所提供的性别视角和重读策略对赵树理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揭示赵树理潜在的男性中心意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从而对赵树理文
-
论新时期男作家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秀丽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文化
家族小说
男性言说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时期以来,男作家创作的家族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追问与历史理性的追求。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和性别的差异,他们在对人物形象地塑造中,不自觉地流露出男权意识。本文把这些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进行梳理、解读,来揭示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的文化原因和男性心理。 本论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分为三部分。 前言部分介绍家族小说的概况以及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第一部分梳理新时期男作家家族小说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圣母与良母、疯癫型女性和知识女性三类女性形象,她们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男权的遵从。
-
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有色解读
-
作者:
李秀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爱情婚姻主题
女性形象
-
描述:
20世纪的美国黑人作家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黑人文学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掀起了以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为代表的第三次高潮。就小说创作而言,当代黑人女性作家与传统男性作家不同,她们不再停留在控诉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压迫,而是从独特的角度描写女性经验,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或者主要反映黑人妇女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 沃克和莫里森的作品都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手法对美国现代黑人女性的思想和生活的
-
萧红与姜敬爱小说之下层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李点淑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下层女性形象
小说创作
萧红
中韩文学
姜敬爱
-
描述:
萧红与姜敬爱小说之下层女性形象研究
-
《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创作
-
作者:
李金梅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文学
托马斯·哈代
《无名的裘德》
小说创作
女性人物
-
描述:
《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创作
-
吴越文化与明代拟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甘露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越文化
小说创作
古代文学
明代拟话本
女性形象
-
描述:
明代拟话本小说中所塑造的女性中多半为吴越女子,且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相貌柔美、体格娇小;聪明伶俐,文化素养颇高;心思细密、清雅;生性温柔,却柔中有刚.吴越女性形象是有着明显的女性特征、地域特征以及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她们的观念倾向,突出的表现在价值观
<
1
2
3
...
7
8
9
...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