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意氛围下的女性书写:论凌叔华的小说创作
作者: 张玉红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艺术风格   凌叔华  
描述: 凌叔华以描绘“高门巨族”的独特女性视角、温婉细腻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她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在女性刚刚浮出历史地表的时代,出身名门的她,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变化,同时也用委婉的笔触描写了那个时代的“高门巨族的精魂”。纵观她的所有作品,女性世界是她关注的中心。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出来的:或固守传统,或徘徊犹豫,或自我觉醒。凌叔华用温和的女性批判来关注这个时代女性的成长和命运,用独特的审美眼光来反思女性的生存困境。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她非常善于把富有古典主义
奥斯丁小说《劝导》中灰姑娘形象的嬗变
作者: 金丹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劝导》   小说创作   奥斯丁   人物形象  
描述: 所有奥斯丁的六部小说都大致遵循着灰姑娘的情节模式,即关于身处逆境的姑娘最终觅得如意郎君的故事。然而这种章话模式因其老套的情节,单薄的人物形象素来不受批评家的青睐。灰姑娘这一角色更是由于其消极、顺从,被动的性格特点而饱受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抨击,其故事甚至被称为是女性主义的梦魇。 而本文恰恰是以灰姑娘情节为线索分析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在《一间自己的房间》,吴尔芙里描述了奥斯丁所处时代女性作家艰难的创作环境,以及奥斯丁为应对社会习俗与偏见所做的种种努力。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还包括吉尔伯特和古芭在《阁楼上的疯
《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建构研究
作者: 杨彩云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小说创作   《他们眼望上苍》   人物形象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也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他们眼望上苍》描述了黑人女性詹妮反抗白人至上主义、父权思想的压迫,追求并实现自我的一生,创造了一个在白人意识及父权思想统治的社会里寻求自我身份的黑人女性形象。 本文借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结合非洲宗教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差异,分析黑人女性詹妮在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压迫下寻求并重新构建自我身份的艰辛过程。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黑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西方传统中的二元对立观点。黑人妇女要想获得解放,
新移民女性的独特异域言说——论北美新移民女作家及其小说创作
作者: 郑渺渺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移民女性   小说创作   异域言说  
描述: 在全球性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以她们独特的异域境遇和性别文化身份,在她们的小说文本创作中呈现出不同于早期华人移民女作家、同期国内女作家以及新移民男作家的新特质。近年来,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说创作积极活跃,但对于她们小说文本的研究则相对落后。因此,对于这一群体的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探求她们对于北美新移民女性的异域境遇描写和精神塑造,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新时期海外华文女作家的人生思考和情感把握以及她们所提供给我们的独特审美经验和文化价值都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将
冯沅君小说创作论
作者: 方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冯沅君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描述: “女性”被认识并逐步形成的“女性意识”,标志着人类文化的一大进步,随之,有关女性的自我书写亦成为文学在现代时空中的重要的审美构成。“五四”运动的发生,促使五四女作家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中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和探索,女作家们在当时多关注的是恋爱、婚姻、家庭等与个性解放相关的话题。女性性爱意识的现代觉醒是“五四”女性主体性觉醒的一个重要内容。冯沅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其创作风格与思想内容都有别于同期其他作家,被称为“新女性作家之先锋”。情爱主题的写作既是对五四时代个性解放主题的呼应,同时又是女性
记忆、想象、现实:谭恩美小说创作策略研究
作者: 佘军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策略   华裔女性   小说创作   谭恩美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个奇迹。她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喜福会》(1989)、《灶神娘娘》(1991)、《通灵女孩》(1995)和《正骨师的女儿》(2001)将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开创的华裔母女关系描写发挥到极致,并因此奠定其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谭恩美的成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众多学者和批评家们讨论、研究。 综观谭恩美的主要创作,我们可以发现,其作品糅合了大量的记忆、想象和现实材料。在这些夹杂记忆、想象和现实的叙述中,谭恩美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渐进式创作策略。首先,她以东方主义的视角描写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作品中女性人物的自我拯救
作者: 马红敬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英国文学   小说创作   女性人物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代英国文坛上一位洞察力极强也极为勤勉的女作家,因其作品对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惑以及获得生机的艰苦心路历程的不断关注而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德拉布尔的所有作品中都包含了对母爱的赞扬,并在一定程度上视其为当代女性解脱困境的出路,她后期的作品总是把主人公的命运与社会状况紧密结合,对混乱的社会现实进行传神勾勒与猛烈抨击,德拉布尔因此也享有母爱小说家和英国社会编年史家的美誉。 本论文将对德拉布尔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五部代表作品,《针眼》(1972),《黄金国度》(1975
越过存在与苦难边界的精神逃离——苏童小说的文化心理解读
作者: 鄂晓萍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小说   当代文学   小说创作   文化心理  
描述: 本文对苏童小说的文化心理进行了探讨。文章主体分为两个部分: 上篇把苏童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典型心理过程作为作品解读的线索,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创作心理,对作品中逃亡者、残疾人、失败者和弱者(包括女性人物)进行了具体的心理分析并归纳出典型类型; 下篇由作品中多次出现的畸零者对人生苦难和内心冲突的深刻体验进一步探讨其文化心理,分析苏童作品中体现出的先在的心理图式,以及由此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和超升心态。在分析的过程中,分别从个体本位和文化本位的观点出发,探讨了苏童小说人物的个性心理内涵和文化心理内涵,力
女性崇拜的矛盾——论林语堂的女性观
作者: 庄璨玮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女性观   小说创作   林语堂  
描述: 林语堂于30年代末举家迁往美国之后便开始用英语写作。当时不论是在中国或者是在国际舞台上,对于妇女解放的呼声是日益高涨。林语堂关于妇女的问题更是有他独到的见解。林语堂的小说创作具有浓厚的思想意蕴,其中不乏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思考以及关注。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个人的女性观。他采用了大量的笔墨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并且通过她们将“理想女性”所应包含的特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较多地采用西蒙·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林语堂六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这些小说包括所谓的“林语堂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
维吾尔女性文学小说创作研究
作者: 古丽巴哈尔·买买赛地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维吾尔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作家在八九十年代的大量出现,并且在作品数量和艺术质量达到的水准,是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女性作家以文学创作方式。表达有关“个性解放”、“女性自由”和“男女平等”的诉求和个体情感经验。这个时期的“女性写作”不仅缘于女性“发现”自身的需要,还由于“女性解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关注。由于具有符合当今维吾尔社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明显区别于西方女权文学和我国其它民族的女性文学,而且不断的以独具特色的发展着。特别是在九十年代起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对于文学批评家而言也称之为热点话题。但是作为新兴
< 1 2 3 4 5 6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