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一个女人的困境——浅析《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邬婷婷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困境   极权主义   存在   话语权  
描述: 通过分析《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性形象,认为东方的女性从来都是沉默的,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中我们听不到女性发出的声音。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话语权被父权、夫权所剥夺,从而沦为男性的附属品。语言是人类存在
浅析《静静的顿河》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璐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悲剧   存在   女性  
描述: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世界公认的悲剧文学,在这部作品中,肖洛霍夫极其成功的塑造了葛利高里的人生悲剧,从这个视角来看,这是一篇男权意识浓重的作品。但是,在这部作品中,三个女性人物的存在也是不可忽视
游走于谎言中——谈谈《水边的阿狄丽雅》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郝艳梅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存在   第二性  
描述: 金仁顺的小说《水边的阿狄丽雅》讲述了一个另类、神秘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女人都是“骗子”,她们为着不同的生存目的撒了不同的谎,并走向各自不同的命运。一方面生代们在现代都市文明下精神困顿,一方面又渴望追寻人性的办真。
波伏瓦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存在
作者: 彭晶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存在   “人”   女性  
描述: 二十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存在主义以及女性主义也在这种社会潮流中得到迅速发展。波伏瓦作为女性存在主义哲学家,将存在主义与
纳丁.戈迪默和她的女性世界:浅析其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
作者: 钱俊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   超越   存在   女性  
描述: 纳丁·戈迪默是南非著名的女作家.长期以来,她为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而笔耕不息,其作品揭露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残酷及非人,反映了南非人民的悲惨遭遇,为南非人民呐喊。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因其以史诗般壮丽的创作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
寻找被遗忘的存在:从《笑忘录》的遗忘主题到昆德拉的存在
作者: 杜苗苗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忘   塔米娜   存在   《笑忘录》  
描述: 《笑忘录》是昆德拉关于存在的自成体系的十部小说中“复调”特征相当明显的代表,该小说的创作也是作者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作品用诗性的方式探讨了笑和忘这两个人类生理和心理范畴的概念,并同昆德拉其它作品对
论亨利.劳森三篇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存在于缺失
作者: 盛丹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劳森   存在   女性  
描述: 亨利•劳森在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均享有崇高荣誉,被誉为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反映了真实的澳大利亚。劳森尤以创作短篇小说见长,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劳森首创了著名的“丛林传统”,并且描绘了丛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劳森作品的研究历来是批评界的热点。在这些批评研究中,劳森卓著的文学成就、对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卓越贡献、其创作手法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评价。随着作家研究的兴起,劳森早年的生活经历与作家本人写作生涯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批评界浓厚的兴趣。在这些研究中,仅有一小部分关注了
余华论
作者: 张罗应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存在   哲学   女性  
描述: 本文把余华及其各时期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深入研究,以把握其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首先廓清余华小说创作开始时的角度选择,即从关注超越现存现实的人的存在的问题而非切实的社会现实问题入手,到他在创作
生存和存在:浅析曹禺戏剧《日出》中女性的悲剧精神
作者: 荣月华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   主体意识   存在   悲剧精神   曹禺  
描述: 本文以曹禺的《日出》为蓝本,以陈白露这一主要女性形象为解读对象,来探询人的生存困境和存在价值.这一女性在她的生存处境之中,备受压制和束缚,她的本体欲求却得不到真正的满足.伴随着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
雷切尔及其生存的愤怒--评析《一个上帝的玩笑》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者: 李渝凤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个上帝的玩笑》   “双重身份”   雷切尔   人格分裂   存在  
描述: 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其曾获加拿大总督小说奖的作品《一个上帝的玩笑》中,刻画出了一个因严重的人格分裂而导致生存的恐惧和愤怒的女性形象。通过剖析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探索其获得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揭示现代西方作家对人生的关注,从而在雷切尔这一人物形象上找到人自身迈向现代的起点。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