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姐妹之谊”
作者: 韩袁红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政治   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描述: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对于“姐妹之谊”主题的展示在新时期以后呈现出了三个方向:对于往昔的依恋,对于现实的抗争,以及对于未来的探问。它们共同构成了女性在现实中的方舟寻求。而这种寻求不可避免地要与现实发生碰撞,常常会被后者残酷地打断。于是该主题又在理想与现实两个层面上分别展开,这个过程深化了女性对于自身及世界的认识。
关于“姐妹情谊——姐妹之邦”的书写
作者: 王向阳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叙事活语   姐妹情谊   女性文化理想  
描述: 女性文学有关“姐妹情谊”或“姐妹之邦”的书写,在同男权文化左冲右突,在承受着转型社会女性特有的焦虑和内。心分裂之中,播撒在一些女性文本的深层,代表了写作的女性对男性中心价值的窥破,在对同性求索中观照和建构女性自身,从而体现一种女性文化理想。
爱丽斯·沃克《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观
作者: 李宛悦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色   爱丽斯·沃克   女性主义   姐妹情谊  
描述: 爱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在其小说<紫色>中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 姐妹情谊.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解析,体现出黑人女性解放道路上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探析林白小说中的姐妹情谊
作者: 王玮   来源: 南方论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白   女性写作   姐妹情谊  
描述: 林白的小说可以说是纯粹的女性小说文本.她用大胆细腻的笔触,着重描写了女性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成长过程,营造了一个又一个隐秘幽深的女性世界.而作家对姐妹情谊的书写是她所描绘的女性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种边缘化的女同性爱题材在女性文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从《紫色》看爱丽斯·沃克的女性观
作者: 谢剑玲   曾妍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色   爱丽斯·沃克   女性主义   姐妹情谊  
描述: 艾丽斯·沃克1983年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来华。除《紫色》及一两个短篇外,艾丽斯的其他作品在中国译介不多。她的最新小说是《在我父亲微笑的光芒下》(1998),该小说采用了多重的叙事角度,讲述了性与精神、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尤其剖析了几代人的不同观念。评论界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可见艾丽斯·沃克还没有成功地超越自我。但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别的黑人女作家,超越《紫色》本来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紫色》在今天大家还在读。她在其小说《紫色》中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为黑人
论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
作者: 杨绍军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女场景   女性主义   姐妹情谊  
描述: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 ,以后新时期即从 80年代后期至今典型的女性主义小说为研究对象 ,着重以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供的理论为依据 ,从女性主义文学中表现的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的美学意味和形式 ,以及女性文学的继承和超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有助于推动此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探析
作者: 寇艳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描述: 姐妹情谊作为妇女解放运动必不可少的力量源泉和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分散的个人力量汇聚成群体的力量对美国黑人妇女地位的争取和话语的言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广大处于边缘之边缘的美国黑人妇女谋取生存求得发展的保证。本论文以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姐妹情谊的建构作为批评审视的对象,探讨姐妹情谊这一术语怎么从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一个政治口号发展成女性主义批评中的一个理论术语又如何被黑人女性主义及批评发展性运用,最后以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不同发展时期三位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艾丽丝·沃克、托妮·莫里森代表作品中对
浅析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
作者: 耿园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被消解的姐妹情谊   女性成长   姐妹情谊   女性乌托邦  
描述: “姐妹情谊”作为女性文学的主题之一,并无严苛明确的定义。概而言之,即是女人之间的关系,亲和或者悖离。是近现代伴随着启蒙思潮,随着女性的解放,女性文学的出现而出现。“姐妹情谊”首先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出现在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中,在80年代逐渐淡出,但它作为一个理论术语仍旧风行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界与评论中。通常,姐妹情谊在被解读时既带有着姐妹结盟,共同反抗父权制的政治色彩,也带有女性之间在共同成长与经历中相依相伴,相知相惜的情感色彩。本文尝试选取当代女性主义文本的不同类型,按照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来分析不同作家笔下
并蒂花开一树香——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现象解读
作者: 刘琳琳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母题,“姐妹情谊”也可称为女性间的情谊,虽然在文学史上一直被男性叙事者所刻意的悬置、规避,但在女性文学领域里对其的关注、书写与探索的脚步却从未停止,除了在国外,“姐妹情谊”一直受到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者推崇,国内方面,从五四时期开始至今,尤其是新时期,随着女性写作的蓬勃发展,对这一母题的书写与探讨仍在继续,期间不乏很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及文本批评。无论是作为性别身份的重构、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是作为女性写作的文化策略,这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与社会意义都十分值得研究。本文将从“姐妹情谊”概念
“Sisterhood”in African American Woman Literature
作者: 梁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特点   姐妹情谊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艾丽丝·沃克和托妮·莫里森。“姐妹情谊”即黑人女性之间的亲密友谊,是她们作品中的突出特点之一本文分别选取了她们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进行分析,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和托妮·莫里森的《秀拉》。首先,本文通过对“姐妹情谊”进行定义,把它和传统观念中的女同性恋区分开来。其次,分析论证了三部作品中“姐妹情谊”的不同体现以及“姐妹情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