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妇女】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中国妇女
-
作者:
法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
来源: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
问题
中国
研究
-
描述:
本书对两千年来笼罩在中西方文明之间的神秘面纱作了某种原创性地揭晓。全书以中国家庭为横坐标,以中国历史为纵坐标,从政治、宗教和文学等各个方面作出以点带面的全景式分析。全书记录客观翔实,对于促进中国妇女运动和女性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
-
作者:
胡澎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
问题
日本
研究
-
描述:
本书分七章分别探讨了日本妇女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日本妇女生活方式与思想意识的变化、日本妇女的政治参与、日本妇女的就业、性别平等政策与措施、日本的妇女运动、日本妇女的人权。本书在研究了解日本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对我国的妇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启发。
-
国民党"新生活运动"与女性形象
-
作者:
李超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新生活运动
女性形象
-
描述:
国民党政权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推行"新生活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是"新生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国民党政权的妇女政策是言不由衷的.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当时并未有所提升,女性的形象仍然被限于家庭.相比之下,革命政权在苏区进行的一系列妇女解放运动更加有实际效果.
-
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
作者:
林香扬
来源:
成才之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形象
妇女
-
描述:
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是鲁迅塑造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女性,小说对女性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揭示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鲁迅把"妇女解放"这个问题放在社会解放这个社会思想大课题来进行探索的,即社会解放了,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
中国农村发展中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障碍
-
作者:
刘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障碍
妇女
性别主流化
-
描述:
产生于西方的社会性别理论在19世纪90年代被中国女性研究者关注,在1995年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确定了社会性别主流化,中国政府也积极响应,在各方面为农村妇女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农村性别平等和妇女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村社会的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
-
边缘到主流:抗战时期华北农村妇女特殊亚群体的演化
-
作者:
张志永
来源:
史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妇女
抗日根据地
亚群体
-
描述:
抗战以前,华北农村妇女中存在着特殊的亚群体——“破鞋”,她们在抗战初期动员妇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她们又具有实用主义倾向,政治立场摇摆不定,常常败坏社会风气,乃至沦为日本侵华工具,阻碍
-
论梁启超的妇女观
-
作者:
茹婧
来源:
传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戊戌变法
妇女
妇女运动
-
描述:
纵观梁氏的妇女观,主要集中在戒缠足、兴女学、禁早婚、倡女权四个方面,同时因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又存在轻视妇女的言论。总之,梁启超的妇女思想虽然是为了维护和支持本阶级的利益,但比起那些墨守封建伦常之纲本的顽固派,他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妇女在重庆市农民用水户协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
作者:
张丽娟
骆云中
杨佩丰
宋朝忠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位与作用
妇女
对策建议
农民用水户协会
-
描述:
通过对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WUA)的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了解到农村妇女参与重庆市WUA的比例有较大发展,明确了农村妇女在提高农业生产率及家庭收入、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费收缴率、完善妇女参与
-
我国妇女就业状况的宪法学分析
-
作者:
钟云萍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宪法学分析
妇女
就业权
-
描述:
平等与发展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妇女运动的主题。平等与发展互为条件,只有在平等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性别与社会的和谐。我国妇女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尊重,但依然在劳动就业方面遭受一定程度的歧视,文章从宪法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妇女平等就业权是形式平等下的宪法权利,并提出一些实现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出路。
-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妇女与福利改革
-
作者:
于鸿敏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妇女
福利改革
贫困女性化
-
描述:
妇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家庭天使”到发出“我是谁”的呼声,反映了美国女性追求权利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意愿。在美国历史上,贫困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妇女更容易陷入贫困。随着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