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妇女解放】搜索到相关结果 43 条
-
从苔丝狄蒙娜看莎翁悲剧里的女性人文主义思想和妇女解放
-
作者:
胡妮妮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苔丝狄蒙娜
妇女解放
悲剧
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
-
描述:
莎士比亚塑造了很多人文主义思想的妇女形象,其中苔丝狄蒙娜是莎士比亚塑造的重要人文主义妇女形象之一。苔丝狄蒙娜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在她追求爱情时才体现出来的,一旦让她面对丈夫对她的不信任时,她女性解放的思想彻底失败。于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莎士比亚悲剧女性人物的共同特点。
-
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组织
-
作者:
蒋森森
来源:
长安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水平
妇女解放
经济地位
妇女组织
参政意识
-
描述: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资源相对充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和人民群众越走越近,形成鱼水之情的原因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方之外,还有像妇女组织这样的团体在党和人民之间所起到的桥梁作用。在它们的努力下,广大妇女真正地组织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使她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以及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真正地实现了妇女的解放。
-
社会转型与近代徽州乡村妇女生活的变动
-
作者:
张小坡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职业
徽州
女子教育
社会转型
-
描述:
近代徽州乡村妇女在田间劳作之外,走出家门,受雇他人,以获取经济收入,无论从业范围还是层次,都有较大的改变,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近代徽州女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男女同校,接受了新教育、新思想的徽州女性努力重塑独立的人格,在成立妇女组织、发起妇女解放运动、追求婚姻自由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
试析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的历史特点
-
作者:
杨红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时代性
邓颖超
妇女解放
实践性
-
描述:
邓颖超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总结妇女工作中的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强调从女性主体立场审视妇女问题,注重妇女的特殊权利,且顺应时代需求、随时代前进,因而其妇女解放思想呈现出了鲜明的实践性、主体性和时代性.
-
从《申报》看二三十年代妇女解放及其社会形象
-
作者:
曹莹莹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二三十年代
道路艰难
申报
自我觉醒
-
描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由于社会主流的倡导,西方女性解放思潮的进一步传播,以及深重的民族危难,给了中国女性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中国妇女在科学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解放,由此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女性,她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或展示着或争取着女性作为两性中的一极在社会生活中的对等话语权,努力实现一个“人”的价值。《申报》作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社会主流报刊,肩负自己的媒体舆论导向的使命,用各种形式宣传着女性解放思想,在促进女性意识觉醒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申报》还着力塑造
-
从《女士之家》看美国中产阶级妇女的社会形象:对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状况的考察
-
作者:
李璐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士之家》
美国中产阶级
消费社会
角色地位
-
描述: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消费社会开始形成。生产方式的变革造成了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现代美国的背景下,妇女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政治、经济和教育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妇女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度。<br> 本文以当时美国发行量最大、最受妇女欢迎的《女士之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杂志中各种有关食品、服装、化妆品、家庭用品等的广告和情感、娱乐、育儿等方面的文章、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考察杂志
-
北京女高师作家文学创作中的两性关系
-
作者:
朱艳丽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四启蒙思潮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北京女高师
现代两性关系
-
描述:
出身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庐隐、冯沅君、苏雪林、石评梅等人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开始涉及对现代两性关系的不成熟的构想。对于这种构想的研究对后来的女性解放运动的研究和今天的两性关系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以北京女高师的四位作家在“五四”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五四”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文本中出现的几类典型的两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探析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两性关系的构想的发生基础,话语层面的意义构成,并对它进行“五四”社会现实的观照。由于五四启蒙思潮和作家本人
-
被“解放”的女性:从建国后的一些男性文本看男权下的女性解放
-
作者:
江秀云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
被动性
妇女解放
他者
男权思想
-
描述:
重新解读,以批判他们的男权意识。笔者觉得,女性解放和男权思想都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不能将研究目光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而且我国的妇女解放有自身的独特性,即其进程与国家民族的变革进步息息相关。所以
-
浅析《简·爱》的女性主义意识
-
作者:
陈畅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简.爱》
自由
反叛精神
平等
女性主义
-
描述:
分析了《简.爱》女主人公在其不同成长阶段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认为小说通过塑造简.爱这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心路历程,表达了要求"妇女解放"的强烈呼声。
-
《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构建
-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色
自我意识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黑人女性
自身价值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男性
代表作
-
描述:
1982年,爱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面世,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83年,该作品获普利策文学奖。《紫颜色》是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里程碑。小说主要取材于黑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