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日报》(1946-1949)话语中的“女英雄”
作者: 张娜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建国后   妇女解放   女英雄   解放战争时期   话语空间   人民日报   解放区   女性形象   话语现象  
描述: 据笔者统计,《人民日报》在从创刊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期间(1946-1949),以女性形象为主要报道对象的社会新闻有60篇,而其中关于女英雄的报道高达49篇,约占报道篇数的81.7%。建国后,女英雄在《人民日报》话
《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构建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色   自我意识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黑人女性   自身价值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男性   代表作  
描述: 1982年,爱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面世,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83年,该作品获普利策文学奖。《紫颜色》是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里程碑。小说主要取材于黑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巴金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丹晨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家   曾树生   妇女命运   妇女解放   革命女性   汪文宣   三部曲   巴金   女性形象   《寒夜》  
描述: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最丰饶的作家之一。在他的大量小说创作中有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女性形象占着异常突出的位置。几乎可以说,在“五四”以来的作家中,还很少有象巴金这样写了数十个形象鲜明的女性。那末,巴金究竟写了一些什么样的女性,表现了怎样一种妇女观?他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大批女性形象,他比前人和同时代作家又有哪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创造性的成就?他所描写的这些女性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居有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都是本文试作探讨的一些问题。
规训权力的颠覆与诗学秩序的重构:析《紫颜色》黑人妇女解放的主题
作者: 彭俊广   来源: 青年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作家   妇女解放   颜色   男性中心话语   规训权力   边缘化   女性生存状态   世纪初   艾丽斯·沃克   诗学  
描述: 《紫颜色》是20世纪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一部长篇书信体小说,由92封书信组成,故事时间跨度从20世纪初到二战前夕。小说成功塑造了西丽等一群边缘化黑人女性形象,反映了她们在种族和性的双重压迫下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她们为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断消解和颠
男权与丁玲早期小说创作
作者: 董炳月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批评   男权   性别歧视   妇女解放   小说创作   女权主义者   丁玲   早期小说   女性形象   男性  
描述: 。女权批评的价值无疑是不容否定的。虽然用“女权”这一概念来置换我们习以为常的“个性主义”、“妇女解放”等概念难免被人怀疑为“新瓶装旧酒”,但它确实为我们审视固有的文学本文提供了新的认识焦点,从而为“本文”再一次被阐释提供了可能性——
林白小说:女性欲望的叙事
作者: 荒林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欲望   男性话语   林白小说   妇女解放   女性话语   女性自救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社会理想   当代女性写作  
描述: 林白小说:女性欲望的叙事
易卜生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曲佩薏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问题剧   现代戏剧史   玩偶之家   作家   妇女解放   娜拉   创作主题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易卜生  
描述: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除了思想犀利、意义深刻之外,在艺术上,也是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使他的剧作既生动又好看,深受当时和后世观众的欢迎。他对当时欧洲戏剧舞台上流行的那些矫揉造作的佳构剧、商业剧嗤之以鼻,他讨厌那些肤浅的误会、巧合、偷听、机关布景等平庸手法。他的戏剧立意深刻、布局严谨、情境尖锐、性格鲜明、对话精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为他同代和后世的作家和评论家推祟备至。在西方戏剧史上,易卜生是第一个用白话创作的作家,也是第一个把下层百姓当作主人公的作家。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把妇女
张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妇女命运   妇女解放   题材领域   社会大转折   五十年代中期   女性形象   张弦   小说   社会发展水平  
描述: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妇女问题一直为先进的人们所关注,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处境、地位,是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每当社会大转折、大变革时期,妇女问题总
从丁玲的“女性形象”看丁玲的妇女观
作者: 叶昌前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女主人公   莎菲   妇女解放   小说创作   中国妇女   丁玲   伦理道德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可以说,人们还没有注意到丁玲的名字之前,先就熟悉了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梦珂,莎菲。以后,人们发现在她的一系列小说创作中,妇女形象占有重要位置,不少作品都以女性为主人公。丁玲以她女性作者特有的那种委婉和细腻,以她自幼经历的特殊家庭遭遇和本身存在着的对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敏感性,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成功的妇女形象。《梦珂》、
《白鹿原》女性形象与妇女解放问题
作者: 胡光璐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描写   外部世界   妇女解放   陈忠实   白嘉轩   鹿子霖   女性形象   白鹿原   人性发展   封建伦理道德  
描述: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多重内蕴的厚重之作,本文仅从《白鹿原》(以下简称《白》)的女性形象入手,探讨作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看法。一妇女解放,要批判惨无人道的封建伦理道德,争取人权人性的解放程度,是社会发展
< 1 2 3 ... 9 10 11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