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抗战时期进步的妇女刊物《妇女生活》(1936-1937)
作者: 孙苗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平等   妇女解放   抗日救国   妇女生活   传播技巧  
描述: 我国妇女运动可追朔至明朝中叶,伴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产生。直至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妇女运动已有百年历史。妇女的呼声、妇女的生活状况、妇女的社会形象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折射出来,报刊是不二选择。尤其是在抗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职业女性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妇女自主意识在日渐觉醒并加强。她们在政治场十分活跃,女性报人也如雨后春笋,同时,男性主导的话语权也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有所削弱。一时间,女性话语权和妇女报刊,成为新的阵地而日益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因此,为了了解女性形象,以及妇女运动的状况
电视传媒与妇女现实生活
作者: 穆宏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电视节目   电视传媒   妇女生活   女性形象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Western feminist theories)随着60年代西方女权、人权运动的发生而发展起来,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译介,并且开始了中国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在批评实践中的应用。在大众传媒领域,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女性主义文学
云南文学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作者: 王晓丹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文学世界   董秀英   文学书写   当代文学创作   妇女生活   话语方式   女性形象塑造   当代作家   文化象征  
描述: 云南文学创作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从一个特定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该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的文化记忆。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学文本的基本观念和想象方式看到一种由文学参与的文化话语建构对云南少数民族妇女生活的影响,或者说看到一种被建构的、艺术符号化的“少数民族妇女”形象。它所激发的深层问题是,这种建构与其现实生活保持了怎样的差异,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文化与艺术意义。一般理解中,多民族的云南具有奇异、神秘和十分特别的自然与人文色彩,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仿佛总与独特的风情习俗相连,妇女社会问题的沉重面常常被柔化、被遮蔽,甚至被消解
论“三言”女性形象的进步意义
作者: 邹壮云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三个方面   进步意义   主要题材   妇女生活   贞节观   女性形象   冯梦龙   杜十娘   三言  
描述: 三言三部书,共计一百二十篇,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而其中以妇女生活描写为主要题材的篇章占三分之一以上。冯梦龙描写这些故事时,以打破不问情理只论伦理地位的名教束缚为主体,
试用存在主义解读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童文娟   来源: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个体   苏童小说   哲学思潮   存在主义者   妇女生活   存在主义哲学   《妻妾成群》   当代著名作家   人性弱点   心理意识  
描述: 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一个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意为存在、生存、实存。存在主义哲学注重存在,注重人生,存在是指精神的存在,它把人的心理意识如焦虑,绝望,恐惧等同社会存在与个人的现实存在对立起来,将其当作唯一的真实存在。苏童,当代著名作家,以小说《妻妾成群》为大众所认识,此后的一系列妇女小说《红粉》《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也是让人称赞不已。他也因此被誉为表现女性的"圣手",在他笔下女人比男人优秀,女性的那种柔韧、意志都比
从“两个空间”解读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
作者: 裴梦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   性格弱点   苏童   妇女生活   解读   女权主义观点   女性形象   男权主义  
描述: 在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中,男权主义的压制并不表现得十分明显,而书中的女性形象却依旧是市井的、善妒的、自私的、阴暗的,可见苏童在小说的创作中有着反对“被男权迫害而心理扭曲”的女权主义观点,而更多地揭示女性天生所具有的性格弱点。苏童通过简素芬从代表着封建保守的“楼上”世界“下楼”到了代表着市井社会的“酱店”这两个空间的转换,
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比较研究
作者: 钟潇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封建社会   绘画史   妇女生活   唐代   人物画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仕女画   经济繁荣  
描述: 仕女画是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是古代表现女性题材绘画的统称,在中国的绘画史上非常重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并流传至今。原本是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后来成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鲁迅作品中女性的反抗精神
作者: 柏灵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鲁迅作品   反帝反封建   最底层   阴谋秘计   现实主义作家   中国妇女   弱小者   妇女生活   讽刺性  
描述: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小说中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对女性的形象进行了审视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鲁迅先生不仅塑造了众多的男性形象更塑造了众多多姿多彩、鲜明感人的女性形象。鲁迅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反抗精神,他的作品是呼唤中国妇女解放的宣言书,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试论“木兰”艺术形象的意义
作者: 胡子玄   来源: 吉林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朝乐府   女扮男装   代父从军   女英雄   深层意蕴   劳动妇女   妇女生活   长篇叙事诗   艺术形象   牺牲精神  
描述: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它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通过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木兰本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普通劳动妇女,当国家面临危难,父老弟幼无法从军的时候,她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表现出超人的勇敢和崇高的牺牲精神,她从军十二年,身经百战,最后成为成绩卓著的女英雄而凯旋归来,她该具有怎样超群的武艺和胆识!女扮男装十二年,同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又该具有怎样的智慧,她不要赏赐,拒受
论苏童小说丰盈巧妙的叙事方式
作者: 黄志刚   黄瓅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童   先锋性   创作主题   妇女生活   心理描写   读者   作品   女性形象   小说   意象  
描述: 先锋派文学的核心本质在于创作主体的先锋性,只有创作主题的内心思想和审美理念具有超前性、开创性、独异性,才能确保具体创作的先锋性,否则所谓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