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妇女形象”批评
作者: 特丽尔·莫伊   张来民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作家   妇女形象   新文学   妇女文学   西方文学批评   西方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女权主义批评是西方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随着女权政治运动的日益高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这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具有强烈政治性的文学批评。它试图抛弃男人的“眼镜”,用妇女自己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并努力创造妇女自己的新文学.长期以来,由于妇女在社会中受到岐视,相应地女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一直很低。正统文学批评完全以男性的批评标准和审美理想去衡量女作家的创造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抹煞了妇女文学的独特性。毫无疑问,女权主义批评的产生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大转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 张晓全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妇女文学   中国女作家   托妮·莫里森   世界文学   研讨会综述   中国当代文学   大英语   女性形象   创作概况  
描述: 经过历时一年的精心筹划,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6月20—23日在北京大学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对妇女文学的研究,并为将于九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献礼。研讨会由北大英语系中外妇女文学研究学会、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和天津市文联《文学自由谈》杂志共同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的二十多位海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女作家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 开幕式于6月20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电教报告厅隆重举行。大会倡议与组织者、北
三个疯女性:妇女文学中的一曲悲歌
作者: 肖淑芬   来源: 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乔治·桑   女性作家   妇女解放   妇女文学   伯莎·梅森   夏洛蒂·勃朗特   女权运动   男女不平等   罗切斯特   女性形象  
描述: 欧美文学史上三位不同国度,不同流派的女性作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写进了一位疯女性,这就是活跃于十九世纪文坛的法国的乔治·桑、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和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她们分别在《安吉堡的磨工》、《简·爱》、《黄色糊墙纸》中,塑造了布芮可里伦、伯莎·梅森和身为人妻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我”的形象。这三个疯女性的出现,决不是出于女性作家的“奇怪的幻想”,也不是因为“情节剧式的夸张格调”的需要,而是妇女解放的历史要求在文学领域里的必然反映,她们身上都表现着强烈的妇女
漫谈女权主义批评
作者: 沈建青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性别歧视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父权意识   女权主义运动   第二性  
描述: 所谓女权主义批评,即意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文学进行重新评判。它是近二、三十年欧美文坛上具有强大势力的文学批评流派。它以性别和权力为中心议题,以打破传统文化性别歧视的束缚、确立女性真实的自我形象、建构男女两性平等的文学史为目的,向二十世纪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批评视角、广阔的文学视野和富有革命性的批评方法。 女权主义批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部女权主义的经典著作。一是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的《第二性》(Le Deuxi~me Sexe,1949),二是美国贝蒂·弗里登(Betty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 张晓全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女性意识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加拿大文学   女性话语   国际研讨会   女性形象  
描述: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妇女形象”批评
作者: 特丽尔·莫伊   张来民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形式   正统文学   文学作品   妇女形象   妇女文学   意识流小说   批评标准   女权主义批评   文学批评史   批评方式  
描述: 女权主义批评是西方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随着女权政治运动的日益高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这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具有强烈政治性的文学批评。它试图抛弃男人的“眼镜”,用妇女自己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并努力创造妇女自己的新文学.长期以来,由于妇女在社会中受到岐视,相应地女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一直很低。正统文学批评完全以男性的批评标准和审美理想去衡量女作家的创造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抹煞了妇女文学的独特性。毫无疑问,女权主义批评的产生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大转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