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妇女形象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5 条
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浅析
作者:
舒耘华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形象
鲁迅
小说
描述:
本文从社会、婚姻,性格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指出妇女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不把婚姻当作自己的唯一归宿是妇女解放的前提。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晁爱丽
来源:
宿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乐府
妇女形象
民歌
描述:
汉乐府民歌内容宏富充实,通过对几种不同类型妇女形象进行具体分析,揭示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在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压迫下所遭受的爱情和命运的不幸,这一个个质朴自然又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或温厚、坚贞、端庄;或决绝刚劲,豪健而有丈夫气)血肉丰满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丰富了我国文学史上典型女性形象的画廊。
对李白诗歌中妇女形象的类型分析
作者:
赵民
来源:
甘肃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妇女形象
李白诗歌
类型
描述:
细读李白的诗作,我们会发现女性形象在李白诗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传世的诗作,现存有九百九十多首,其中有关妇女题材的,约有一百三十余首,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诗人。这一现象得到了历代文人的关注,也曾引起人们的批评、指责。当代一些研究李白诗文的学者也常常提醒人们在解读李白的作品时不要受李白妇女诗作的影响。
浅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洪晓云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形象
作品研究
《水浒传》
描述:
本文对《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初步但却是全面的统计、分类和分析,并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剖析了作者的妇女观,为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水浒传》及其作者作了有益的偿试。 对《水浒传》人物的分析研究,历来有重男轻女的倾向。本文独辟蹊径,以书中七十多位女性为对象,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之后,根据人物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将其大致分为梁山英雄、妓女、王公贵族官宦之妻女、小官吏之家眷、市民阶层、下层百姓以及仙女等七大类,并分别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书的一些较有影响的女性人物包括潘金莲、李师师和琼英等,分别作了
论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中保守与叛逆的妇女形象
作者:
刘利华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部曲
妇女形象
纳吉布·马哈福兹
描述:
纳吉布·马哈福兹先生的《开罗三部曲》,为其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赢得无数的赞誉,同时也使其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作家。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很多评论家认为其歪曲女性形象,故意丑化伊斯兰妇女。但是经过仔细阅读《三部曲》,笔者发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他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忧国忧民,关注妇女事业。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埃及社会现状的不满,对甘于堕落的妇女的批判,也看到了作者对具有美德的妇女的同情与赞美。同时,作者在小说中对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进行女权运动寄
文革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李红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题材
妇女形象
文革文学
小说
描述:
“文革文学”的主流文学都打着“男女平等”的口号,力图塑造翻身作主的时代女性形象,实际上,“文革文学”中妇女形象的粉墨登场只是应政治之景出演的一场木偶戏,她们是根据当时的阶级斗争观念塑造出来的类型化、定型化、概念化的类群。本文试图以“文革”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为视角观察点,把妇女形象的观察纳入“文革文学”的历史框架中,通过妇女形象对“文革文学”做相应的描述。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阐述“文革文学”的概况和当前的研究状况,侧重分析“文革文学”的研究价值和“文革文学”中妇女形象的研究状况。
从元杂剧中的妇女形象看元人心态
作者:
戴健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杂剧
妇女形象
心态
描述:
该文从元代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剖析形象塑造上的文化内涵,从而归纳创作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把握元代文人的思想脉博和心理流变,把握杂剧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并以杂剧作品蓝本,考察元代妇女社会生活的根貌,为求客观全面,保持时代的 "原生态".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任文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克纳
妇女形象
《喧哗与骚动》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泰斗,他的《喧哗与骚动》被广泛视为英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力作之一。自1929年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界的普遍瞩目,但因这部小说本身的结构及文体等方面的原因,许多评论界都把目光投向对作品主题的探讨,表现手法的探索,以及主要男性形象的分析,从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对其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本文力图在这一特定方面做一定的尝试。|The Sound and the Fury by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is w
从建国初期中国画中的女性形象看妇女解放:以《九州无事乐耕耘》为例
作者:
牛芳杰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形象
建国初期
中国画
徐悲鸿
描述:
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是《九州无事乐耕耘》中女性形象产生的直接前提。作为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树立起来的典型青年劳动女性形象,她的视觉形象的塑造自然会受到当时国情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劳动力投入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建设中去,而女性形象在这种局部去性别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男性化的体态还是被保留的女性化元素,也同样服从于这个目的。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特性及其价值
作者:
周志艳
来源:
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复仇
妇女形象
爱情
聊斋
描述:
在我国小说史上,从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就已开始将女性以花妖狐魅的形象来进行描写,至明末,这类作品可以说数不胜数。《聊斋》写于明末清初,成书很晚,声名却远在其上。主要原因是,作者笔下的花妖狐魅,不仅有着"容华绝代"的风姿,更有着对爱情的执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无视以及与社会黑暗抗争的勇气,她们的美丽、善良、坚毅、勇敢,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极其震撼人心,成功地超越了以往同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