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大陆妇女学:知识的建构与传承:30年回眸、反思与展望
作者: 杜芳琴   王珺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中国大陆   历程与特点   反思与展望  
描述: 妇女学是特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以社会性别为首要分析框架,进行知识与机制的批判与重建、生产与传承的研究、教学活动.但兴起于1980年代的中国妇女学,却并不只是单一的在教育机构中进行研究和教学的知识生产与传承活动,而是独具本土特色的关于妇女与性别知识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国妇女学由于缺乏女权运动的社会基础和知识批判的学术背景,因而从起步、发展到理论概念的形成及运作都颇具特点.但中国妇女学又与国际妇女运动、女性主义思想、学术声气相通,本土妇女学学者在密切的国际交流、对话、合作中进行着本土妇女学的探索.30年中,既有研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学的建构与发展
作者: 杨国才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建构   少数民族女性学   云南少数民族  
描述: 在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都不够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也很少听到妇女的声音。至于少数民族妇女的声音和经验,更是微乎其微,甚至还存在性别的偏见和对少数民族女性的歧视。这样,往往使少数民族妇女的利益和权利被忽略,并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受到阻碍。因而,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运用男女平等的视角,探讨研究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经验,发出她们的声音,不仅对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对促进妇女的发展和维护少数民族妇女的权益产生积极影响,为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所以,从民族妇女的实际出发,
近十年来我国女性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 杨文珠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妇女学   女性学   文献计量  
描述: 女性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之后是随西方女权运动的开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女性学的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才由西方引入我国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女性学的发展成果还是相当显著的,特别是近十年来社会性别观点的引入,中国的女性学利用西方女性学的观点结合中国女性实际问题,探索并逐步形成中国本土女性学理论和学科体系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中国女性学从无到有,学科领域不断拓宽,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对某一段时期这一学科的发展状况进行回顾、总结有利于这个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积累,经验
女性学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 回顾与展望
作者: 韩贺南   王向梅   来源: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妇女学   中国   研究   学科建设  
描述: 本书是全国各地女性学资深专家和海外学者、学养深厚的中青年学者,以中华女子学院主办的“女性学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国际论坛”为基础,围绕女性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展开的专著性质的文集。
近代中国妇女与社会
作者: 郑永福   吕美颐   来源: 郑州:大象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学   近代   中国   社会学   研究  
描述: 本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妇女史,全面考察并揭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兴起及妇女生活(包括婚姻家庭、文化教育、就业、服饰、宗教信仰等)发展变化的轨迹及特征,并就社会性别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理解、比较与分享:亚洲妇女学的崛起
作者: 杜芳琴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洲   妇女学   妇女运动   妇女工作   女性主义  
描述: 理解、比较与分享:亚洲妇女学的崛起
理解、比较与分享:亚洲妇女学的崛起——“亚洲妇女学丛书”述评
作者: 杜芳琴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洲   妇女学   妇女运动   妇女工作   女性主义  
描述: 一、从亚洲妇女学的兴起和"丛书"的发行谈起2005年6月23日,当第九届世界妇女跨学科大会(ww2005)进入高潮之时,大会主办者--梨花女子大学的同行又给2800名与会者一个惊喜--"亚洲妇女学丛书"发行式上推出了8册(卷)新著,使繁花似锦的世界妇女学再绽奇葩.她的"新"就在于这是第一次在国际妇女学界集体发出"亚洲的声音",也第一次见证了亚洲妇女学者的合作和团结、"区域妇女学"的可行性与未来发展的潜力.
以性别研究为视角审视女性学学科的创立与建设
作者: 于忠喜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女性学学科   学科研究   性别研究   学科建设  
描述: 20多年前由邓伟忐教授提出"妇女学"的概念以来,我国的妇女研究工作发展迅速,从单一的对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现状的批判,提升为规范化的学科构建的探讨,这不能不说是妇女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历史性飞跃,但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女性学学科?该学科的规范要求和必备的支持条件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还需要广泛的论症和讨论,以利于妇女研究健康发展。
妇女史列入我国高校课程的意义与实践探究: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作者: 焦润丽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学   社会性别   妇女史课程   妇女教育   妇女史学  
描述: 公平是社会长治久安,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和重要体现,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不仅体现在不同性别入学率、受教育年限、专业选择、就业率等显性方面,还应该体现在课程设置,教科书编排,学校管理等隐性方面。当前教育领域的性别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中隐含的性别不平等。女性接受教育是促进性别平等,实现社会性别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缺乏妇女经验的课程知识,则可能强化而非消弱社会性别差异的刻板印象,从而难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期,产业结构的转型期,以及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央苏区的实践研究
作者: 刘国钰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妇女学   中央革命根据地   妇女运动   中国   研究  
描述: 本书从多学科的角度考察以客家妇女为主体的苏区妇女运动, 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 通过考察苏区妇女运动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政策保障, 挖掘客家妇女在革命作用下的地位之变迁等, 对苏区妇女运动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历史定位与理论提升。
< 1 2 3 ... 5 6 7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