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池莉:冲出重围的女性意识
作者: 赵彦杰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   女权   女性  
描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有很长一段被“遮蔽”的历史,一直作为“第二性”而存在。在当代文坛,“女性文学”以自己女性的视角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态、社会属性。本文探讨了女作家池莉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通过打破“家”的藩篱、向男人“复仇”、攻占男性理想的制高点来实现自我觉醒的几重手段。
莫·哈斯巴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金海霞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权   莫·哈斯巴根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统计研究和评价研究方法探讨蒙古族当代作家莫·哈斯巴根小说中表现的女性形象,以此分析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态度。论文由导论、主体三章和总结等五部分组成。导论首先阐明了选题的意义
中朝古代叙事文学中的“女扮男装”母题比较研究
作者: 朴英花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扮男装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女权  
描述: 中朝两国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都有过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制度,广大女性长期以来饱受男权社会的歧视,一辈子都禁锢在家庭的狭小空间。然而,这些社会上性别歧视和压迫未能泯灭广大妇女心中要求解放、自由以及男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梦想,而这种强烈的梦想被升华为文学,并在许多叙事文学中有着大量的反应。在这类反映女性生活或塑造女性形象的中朝古代叙事文学中司空见惯的是所谓“女扮男装”母题,源远流长,而且数量相当可观。在这些中朝两国的同类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女扮男装后,进入由男性主宰的社会,充分显示她们的聪明才智,甚至奔赴
试论清末民初文学中的男性女权主义:以妓女和革命女性的女权意识为例
作者: 纪美云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开明男性   革命女性   妓女   女权  
描述: 近代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韧期,当时的开明男性是这场运动的肇启者和支持者,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反映了当时女权思想在社会中的传播和部分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妓女和革命女性是当时文本中最具有女权气息的两类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类妇女形象的解析,发掘她?
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解放主题的比较
作者: 郑昕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话语权  
描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中西方文学史中以女性解放主题的文学开始在文学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西方的女性解放主题出现在文学中的时间比较早,在工业革命以后一些像《简爱》、《觉醒》等有影响力的作品便开始出现,这其中除了西方经济的发展之外还有“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等原因,更重要的是女性自身的觉醒。中国的女性解放由于开展的比较晚,而一开始便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从秋瑾,到五四时期的丁玲,卢隐等到现代的“身体写作”每一步的发展都可以看到西方女性解放的影子。中国的女性解放,虽然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却与西方的女性解
学堂乐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游歆睿   来源: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女平等   学堂乐歌   近代社会   女权   女性  
描述: 。学堂乐歌首先从音乐的角度对这些新思想进行了阐释及传播,我们不难从音符的背后窥探出这其中所显现或隐含的女性形象。自女性意识、女权主义萌发之时,学堂乐歌的先辈们在倡导不缠足、提倡婚姻自由、要求男女平等
万箭穿了谁的心——浅析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梦倩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价值   现实主义   传统   人物分析   女权  
描述: 《万箭穿心》被社会学家李银河盛赞,称之为“《雷雨》之后最好的悲剧”,《万箭穿心》到底是不是70年来最好的悲剧作品,见仁见智,还要时间来考验。不能否认的是,在大量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中,对女性价值的关注视角越来越丰富,通过镜头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女性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困境。文章避开镜头叙述这一大类,从其他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影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成功塑造。
浅谈女性地位的不可逆性:以美狄亚和鲍西亚的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赵乐乐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男权   梦幻   女权   女性  
描述: “女性”一词一直是我们力求解放却又费解的一件大事,古今中外对于女性的歧视压迫无处不在,从中国的三纲五常,女性裹胸,缠小脚这些能显示女性特征的病态文化来看,长久以来就把女性强大的一面遮掩起来,他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唯命是从任由丈夫多妻制的存在。长期受于欺压状态下的女人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示自身的魅力和才能,自身地位的提高他们就开始不满足于女性的被动状态。反抗的呼声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具有合理性。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他们有权力追求自身的幸福。《美狄亚》和《威尼斯商人》中一悲剧性的女强人和一喜剧性的女强人让我们
疯女人伯莎梅森与简爱——试论《简·爱》中的两个女性形象
作者: 米春艳   米春霞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伯莎梅森   灵魂   夏洛蒂   简·爱   女权  
描述: 本文从一全新角度还伯莎以本来面目。即:伯莎行为酷似简;她替简行动;她行为超越简。可见,简与伯莎都是女权主义的忠实维护者。两个身躯,但同一灵魂!她们共同掀起了文史的新篇章。
希腊神话原型对曹禺前期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作者: 董冶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野》   希腊神话原型   女权   《雷雨》   女性  
描述: 曹禺前期的戏剧大量借鉴国外的理论,除了设置尖锐的矛盾以突出戏剧本质外,更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将西方原有的特质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特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融合"的境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剧中的人物形象脱离了简单的善恶概念,在简单的场景设置中,表现出复杂的性格特征。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经典文艺理论和文化熏陶,曹禺在戏剧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了希腊神话原型人物的形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在曹禺前期剧作中,尤其是《雷雨》和《原野》中女性形象与希腊神话原型之间的联系以及他对作品中身处半封建
< 1 2 3 4 5 6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