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权运动】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
-
作者:
周莉萍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权运动
新女性
-
描述:
20世纪 2 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 ,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 ,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 ,与 2 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 ,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
向警予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理论贡献
-
作者:
陈文联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运动
理论家
向警予
民权运动
-
描述:
作为早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家,向警予在五四时期发表了大量专论妇女解放的文章,相当深入而又全面地阐述了妇女运动的发生、目的、目标、途径和策略等问题,强调了知识妇女和劳动妇女相结合、女权运动与民权运动相统一的重要意义。这些理论对于推动妇女运动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姚范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反叛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凯瑟琳·安·波特
-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凯瑟琳·安·波特以其中、短篇小说风靡美国。她以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敏锐、细腻的观察,简练、犀利的笔法,写出了为数不多,但篇篇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的作品,给人诸多启迪。自30、40年代以来波特一直受到英美文艺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以更开阔的研究视野、更灵活的方法和更趋多元化的理论对波特展开研究,使之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广度。波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其作品主人公多为女性,且多以女性在新旧秩序、传统与变革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矢志抗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
-
穿针引线者思
-
作者:
晨芳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使用机器
中产阶级妇女
精神混乱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男人们
针线活
20世纪70年代
经济学价值
标题符
-
描述:
穿针引线者思
-
对知识女性精神再生的探寻——徐坤访谈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访谈
同性爱
女性精神
女权运动
理想主义
爱情
知识女性形象
徐坤
婚姻生活
-
描述:
精神再生 (以下称王):读你的小说,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小说中那些中青年知识女性形象,常常引起我多方面的思考。她们挑战、拆接传统与现代的种种行为方式告诉世人,她们仿佛是走出了性别人生的“涅槃之城”,获得了精神再生的一族,让人们真正看到中国女性文学和女性精神解放的双重希望。你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一定是融进了你智慧的彻悟?她们的行为方式是否是你认为理想的生活姿态?
-
《聪明女孩不再让步》评介
-
作者:
刘平
来源:
全国新书目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堂
人生道路
柏拉图
女权运动
翻译
中理想
哈特
聪明
女性形象
让步
-
描述:
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乌特·艾尔哈特的精辟分析已经成为经典。在《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一书里,她以柏拉图的名言开卷——我不知道哪条道路肯定能通向成功,我只知道有一条路肯定会导致失败——这就是事事迁就他人。她着重告诉女性朋友,为什么温顺使我们一事无成。她公开否定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每个女人所向往的那种温顺、友好、善解人意、谦逊、大方的女性形象,提出:反其道而行之才是正确的道路。坏女孩能来人间,照样能上天堂。该书使乌特·艾尔哈特一举成名,销量突破100万册,被翻译成15种语言。乌特·艾尔哈特是伴随
-
新俄罗斯女性主义意识
-
作者:
傅璇
来源:
俄罗斯文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罗斯社会
女权运动
女性主义者
统领地位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意识
妇女组织
俄罗斯历史
妇女代表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新俄罗斯女性主义意识
-
冷战后期英国女性主义诗歌一瞥
-
作者:
郑超
来源:
粤海风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罗大众
反越战运动
女权运动
生存威胁
女诗人
女性悲剧
纳特
私人生活
女性主义
民权运动
-
描述:
一、背景回眸要谈女性文学,必先谈女权运动。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现象,感到生存威胁的普罗大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与东方反帝反殖的斗争遥相呼应。女权运动就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