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权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女权主义视域下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再审视
-
作者:
于姣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编码解码
女权主义
春晚
-
描述:
语言类节目在各大晚会中历来备受观众喜爱,其语言的丰富性最能彰显文化的趋势和时代的导向,同时也容易招致误读和争议。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后,几个语言类节目中出现的关于女性形象的争议性观点在互联网平台上引发了热议,2015届春晚由此被称为“毒春晚”。
-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与女权主义研究
-
作者:
葛静懿
来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英美文学
研究
女性人物
-
描述:
女权主义是以女性切身体验为动机所生发出来的一种社会理论,这种社会理论进而演化为社会运动与政治运动。女权主义更多地蕴蓄于英美文学作品之中,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以其遭际、境遇、命运等作为切入点
-
西方性别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非零和博弈
-
作者:
余永跃
秦丽萍
来源:
国外理论动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理论
马克思主义
非零和博弈
女权主义
-
描述:
在1960年代妇女运动重新崛起和女权主义得以复苏之前,性别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政治思想家忽略了。此后性别就成了女权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并在主流政治分析中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性别理论的发展过程离不开
-
爱的皈依——简析张洁笔下母女之情的升华
-
作者:
张晓旭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女关系
文化内涵
女权主义
爱的皈依
-
描述:
在20世纪末期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张洁身上,女权主义思想表现得颇为明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织使她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张洁的小说主题"爱"和"美"与冰心相似,从其笔下母女关系逐步演变
-
“三言”中的爱情婚姻小说
-
作者:
汪小琴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精神
自我意识
婚姻爱情
女权主义
三言
-
描述:
“三言”中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小说数量最多,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她们积极自主追求爱情婚姻,反抗冲击封建礼教,获得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这些都隐晦而鲜明地昭示了冯梦龙的女权主义
-
被欣赏还是被损毁的女性?——法国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究
-
作者:
袁雪宜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歧视
旧男权模式
法国广告
女权主义
女性
-
描述:
众所周知,法国是很尊重女性的国度。但是,法国广告中女性裸体形象随处可见,对此,法国女性持两种不同的态度:不以为意或者反抗。大多数法国女性都没注意到且很难辨认出广告中存在的性别歧视,是因为人们在意识中混淆了艺术中的女性美和商业广告中的女性美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在艺术作品中,女性裸体是展示美的一种方式而受到欣赏,但对于商业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女性裸体,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评价?这值得深思。 在本研究中,首先,我们罗列出法国广告中包含女性歧视的各种现象,发现法国女性对广告中这些性别歧视现象持两种不同态度。然后,我们通
-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研究
-
作者:
向盼盼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性政治》
女权主义
性别诗学
米利特
-
描述:
风起云涌,如黑人民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反越战运动等,这些运动为随后发展起来的女权主义运动提供了有效的参照和呼应。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激进女性主义运动在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迅速发展
-
对《圣殿》中谭波儿·德雷克的女权主义新解读
-
作者:
何柯欣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谭波儿·德雷克
解构
福克纳
女权主义
《圣殿》
-
描述:
小说《圣殿》自1931 年问世以来就被普遍认作威廉·福克纳小说中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其结果一方面来源于作者自带嘲讽式地对这部作品背后“并不高尚”的创作动机的承认,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小说耸人听闻的情节中大量充斥的对人性、社会邪恶阴暗面的曝光。这部作品成为许多文学评论者研究阐释的对象,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便是不少早期的评论者会主要倾向于探讨作品中“邪恶”这一主题。而小说的女主人公谭波儿·德雷克以作伪证者这一角色在小说末尾处将整个情节推至最高潮,因此,她受到了评论家们在对“邪恶”主题探寻中的格外关注。而后,不少评论
-
铁血玫瑰——以俄罗斯战争电影《女狙击手》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
作者:
杨晨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女权主义
性别建构
战争
话语权
男权主义
-
描述:
《女狙击手》作为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其中包含较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社会建构的性别意识,文化隐喻,男性女性特质转变,以及女性地位在战争期间的变化等都在这部影片中有所体现。通过对柳德米拉这一典型人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若干女性主义理论观点启示。
-
铁血玫瑰——以俄罗斯战争电影《女狙击手》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
作者:
杨晨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女权主义
性别建构
战争
话语权
男权主义
-
描述:
铁血玫瑰——以俄罗斯战争电影《女狙击手》中的女性形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