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研究
论文
著作
报纸
期刊
研究专家
特色文献
女性人物传记
女性社会研究
妇女运动与组织...
女性文学作品
特色资料库
图片
视频
信息查询
相关链接
湖南女子学院图...
中国知网
读秀知识平台
湖南高校数字图...
Open Menu
特色研究
返回上一级
论文
著作
报纸
期刊
研究专家
特色文献
返回上一级
女性人物传记
女性社会研究
妇女运动与组织研究
女性文学作品
特色资料库
返回上一级
图片
视频
信息查询
相关链接
返回上一级
湖南女子学院图书馆
中国知网
读秀知识平台
湖南高校数字图书馆
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首页>
根据【关键词:
女权主义运动
】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48)
学位论文
(3)
报纸
(2)
按栏目分组
特色文献
(36)
特色研究
(17)
按年份分组
2017
(1)
2016
(1)
2015
(1)
2014
(4)
2013
(4)
2012
(1)
2011
(3)
2010
(4)
2009
(1)
2008
(2)
2007
(3)
2006
(1)
2005
(2)
2004
(1)
2003
(1)
2001
(2)
2000
(1)
1999
(1)
1998
(3)
1997
(4)
1996
(1)
1995
(4)
1994
(2)
1993
(2)
1990
(1)
1987
(1)
1986
(1)
按来源分组
芒种
(3)
时代文学(上半月)
(2)
文艺评论
(2)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1)
新华月报
(1)
当代文坛
(1)
世界历史
(1)
中国妇运
(1)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1)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1)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文学自由谈
(1)
现代广告
(1)
东南传播
(1)
新闻爱好者
(1)
中国出版
(1)
语文教学与研究
(1)
当代电影
(1)
剑南文学
(1)
青年记者
(1)
短篇小说(原创版)
(1)
社会科学报
(1)
中华新闻报
(1)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山东大学
(1)
安徽大学
(1)
柳州师专学报
(1)
当代外国文学
(1)
青春岁月
(1)
关键词
论奇弗笔下的女性人物及其女权主义思想
作者:
康建秀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雷克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思想
女强人
男女不平等
贤妻良母
独立自由
女性人物
女权主义运动
男权主义
描述: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奇弗以擅长写社会风尚和讽刺小说而闻名。“变化”是奇弗刻意揭示的主题。时代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人们道德观念的改变都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二十世纪席卷全球的女权和妇女解放运动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众多妇女纷纷走出家门,走上社会,传统的男权统治受到了挑战。这一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服从与献身──鲁迅对中国女性身份的批判性考察
作者:
冯奇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性考察
男性话语
祥林嫂
女性身份
妇女解放运动
鲁迅
现代中国妇女
女性身体
男性中心主义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服从与献身鲁迅对中国女性身份的批判性考察冯奇现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它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妇女运动表现为对男权社会的彻底反叛,从一开始,它便隶属于整个二十世纪的反封建运动和民族革命的一部分。其...
《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导读
作者:
杜芳琴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当代美国
性别歧视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个体主义
姐妹情谊
女权主义运动
女性
描述:
《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会王政博士的新著。作为一部中国大陆留美妇女史学者的新著,其着重阐述了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美国社会文化的衍变对妇女的影响,以及妇女对美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对中国妇女运动具有借鉴参考作用。
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
作者:
肖菡
来源:
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创作
超性别意识
性别立场
女性写作
新时期女性小说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虽然女权主义运动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为争取完美的人类生活而掀起的种种运动的一部分,然而它并没有给妇女解放和女性写作指出一条切实的可行之路.至少对我国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发展不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但女权主义注重性别立场,它揭示了传统文学为男性文学的实质,由此来思考中国女性小说将以何种姿态面对下一个百年时空也许不无启发意义。世纪之交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契机,在20世纪的人文精神背景上找寻一条更自由更壮阔、人本意识与文本意识兼备的女性写作之路,应该是女性文学批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男人和女人都是人类
<
1
>
Rss订阅
订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