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90 条
-
古希腊的男性意识对荷马史诗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
作者:
马骁远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荷马
男性
女性
-
描述:
荷马史诗对女性形象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正如佩涅洛佩、克吕泰墨斯特拉等人都有明确的定位。但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在荷马史诗的原始素材中,那个时代的动乱环境使男性保家卫国的能力成为女性选择配偶的重要标准,而荷马之后的男权社会根据男性的需要,忽略了客观环境,建构了史诗中的女性形象。
-
用女性承载创作“蜕变”的审美诉求:曹禺剧作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构建
-
作者:
陈俐
李家富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诉求
蜕变
曹禺
女性
-
描述:
曹禺在创作初期塑造了诸如蘩漪、陈白露等散发着现代气息、充满生命激情的叛逆女性形象,但自《北京人》中温柔善良、美丽贤惠的愫芳开始,曹禺笔下的女性又开始回归传统和古典。两类极端的女性形象承载了作者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和与之不可分割的审美艺术标准,彰显了作者创作“蜕变”的审美诉求。
-
新先锋时代下的女人花:《她世纪》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祝子媛
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她世纪
塑造
新先锋
女性
-
描述:
杜冰冰的小说《她世纪》被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誉为“后先锋时代的先锋写作”.这部小说给我们塑造了多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作品中使用的艺术手法,传达出的作者观念都流露着新先锋时代的印记.
-
烈火炼真金:评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齐慧爽
来源: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小说
女性
-
描述:
莫言是一位具有明显个性化、创造力的“另类”作家,他剑走偏锋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中受苦受难而又坚韧顽强、极具创造意识的女性角色,他以“烈火炼真金”的文学创作思路赋予女性接近极限的生活苦难甚至是灾难
-
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灶书《郭丁香》女性形象类型探析
-
作者:
蔡亚玲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类型
灶书
郭丁香
女性
-
描述:
灶书是流传于豫南地区独有的曲种,《郭丁香》是其代表性曲目。《郭丁香》通过一段曲折凄婉的爱情婚姻故事,对女性的情感与价值做出了形象的阐释。灶书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可以概括为美与善的化身、丑与恶的化身、传统道德的维护者,以及独断专横的统治者等四种类型。
-
不同的人物 相同的悲剧——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刘晓梅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比较
形象
女性
-
描述: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描写了诸多女性形象,她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际遇,但最终被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所吞噬。本文试通过对祥林嫂、单四嫂、杨二嫂、子君等女性人物的比较与分析,挖掘文章写作的社会意义。
-
女性的银幕困境:张艺谋前期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存在
-
作者:
王登建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奇观
张艺谋
女性
共谋关系
-
描述:
作者简介:王登建(1988.4-),男,汉,山东省商河县,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电影学,电影批评。 摘 要: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多年的自身脉络发展而成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电影批评
-
贤媛不“贤”:《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女性形象的浅探
-
作者:
钟亚妹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贤媛
女性
魏晋
-
描述:
中涉及到的二十七位女性中,但真正符合儒家规定的“贤淑”的女性形象约只有5位。余嘉锡曾言:“有晋一代,唯陶母能教子,为有母仪,余多以才智著,于妇德鲜可称者。题为‘贤媛’,殊觉不称其名。”那么刘义庆著
-
80年代土家族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婚俗文化——兼论土家族作家小说的现代性诉求
-
作者:
毛小芬
来源:
荆楚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年代
婚俗文化
土家族
女性
-
描述:
文章以蔡测海、孙健忠、李传锋这三位作家的代表性小说为例,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和以婚恋为主题的情节结构,试图为读者展现土家族独特的婚俗文化,并揭示出民族文化与时代文化交互作用下,土家人的情感体验及土家族作家的创作态度——对民族性的皈依与书写,对现代性的追求与质疑。
-
从“旧中国的女奴”到“出走的娜拉”——论从张爱玲前期小说到《小团圆》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朱昱熹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小团圆》
女性
-
描述:
本文对张爱玲早期小说集《传奇》和晚期作品《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展开对比研究:笔者指出张爱玲的前期小说中塑造出了一群旧中国的女奴形象,而《小团圆》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出走的娜拉”形象。但审母情节贯穿了从《传奇》到《小团圆》的女性形象中,笔者试图从心理学方面对此作出解释。
<
1
2
3
4
5
6
...
27
28
29
>